时间:2019-12-19 06:54:54
1、单选题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对2008年~2015年优化我国农业区域布局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进行了总体部署。据此回答1—2题。
1、确定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主要依据是
①自然条件好②生产规模小③产业化基础好④劳动力数量大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以下各地区与其优势农产品的对应正确的是
[? ]
A.成都平原——苹果、油菜、柑橘
B.南疆地区——棉花、水稻、大豆
C.渭河平原——小麦、玉米、柑橘
D.海南岛——天然橡胶、甘蔗、出口水产品
2、单选题 2009年中国大蒜市场价格暴涨,许多农民打算在2010年扩大大蒜种植面积。由此可见,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因素是
A.气候
B.市场
C.地形
D.政策
3、单选题 下面表格反映了我国某农作物的主产省区在1980~2010年种植面积的变化(单位:千公顷)。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1980~2010年,该农作物主产区空间分布重心的变化特点是
A.由北向南
B.由东向西再向北
C.由南向北再向西北
D.由南向北再向东
小题2:引起其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为
①热量条件?②市场距离?③国家政策?④劳动力价格?⑤产品质量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4、单选题 下图表示中国、日本、韩国2000年蔬菜贸易关系,图中箭头①—⑥表示贸易方向,相应的贸易量见下表。据此回答题。

小题1:甲、乙、丙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韩国、日本、中国
B.日本、中国、韩国
C.日本、韩国、中国
D.中国、韩国、日本
小题2:甲国每年大量进口蔬菜的原因之一是
A.气候不适宜种植蔬菜
B.农业用地比例小,蔬菜种植成本高
C.山地众多,交通不便
D.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粗放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图文资料,
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农作物熟制:指一定时间内,作物正常生长收获的次数。一年内,作物正常生长,只收获一次的,叫一年一熟制,依此类推。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农作物熟制分布图。
材料二: 重庆市涪陵区是闻名遐迩的“榨菜之乡”。而宜昌在19世纪末就成为中国第一个涪陵榨菜销售市场,至今仍是主要集散市场。
材料三: 8000~10000年前的青藏高原,曾经水草丰美,古人类在广阔的草原上过着狩猎生活,后来随着高原的不断隆起,气候变得寒冷干燥,人类被迫迁出。一部分向东进入黄河流域,并逐步同化,形成了统一的汉民族;一部分向南进入“藏彝大走廊”,不断地分化、演变形成了藏、彝、羌、怒、普米、独龙、珞巴、门巴、哈尼、纳西等数十个少数民族。其中摩梭人和扎巴人还较为完整地保留着母系社会形态,纳西族仍然保留着迄今为止世界上形态最原始的“东巴文”象形文字系统……(《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7期)
材料四:“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汉文史料中多有藏人“嗜茶如命”字样;藏地民谚有“汉家饭果腹,藏家茶饱肚”之说。早在汉唐时,这条以马帮运茶为主要特征的古道就发挥作用了。
材料五:如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A地区农作物一年三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宜昌形成榨菜集散市场的条件。(4分)
(3)读材料,试根据茶树的生长习性及西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藏地不产茶的原因。结合藏民的主要农业活动和膳食结构特点分析藏民嗜茶的原因。(8分)
(4)从地理角度分析,藏彝走廊地区在人类迁徙过程中,为什么成了“少数民族的孵化器”。(4分)
(5)马帮运输很长时间以来成为茶马古道所经地区较为单一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其原因有那些?(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