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19 06:49:20
1、综合题 2009年6月17日是第1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今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主题是“保护土地和水就是保障我们共同的未来”。 (11分)
材料一 晋陕内蒙古区面积15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8310多万。本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畜牧业基地,也是中国自然环境脆弱、农牧业交错和土地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
(1)比较图中Ⅰ类侵蚀区与Ⅱ类侵蚀区外力作用的主要差异及其原因。
(2)简要分析图示地区土地退化对周围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
(3)请将下面导致绿洲环境恶化的字母与图中数字代号和内容相搭配。
A.农业系统恶化,粮食产量降低
B.内陆河下游流量减少
C.砍伐绿洲或冲积扇周围的固定沙丘的植被
D.土地盐渍化
E.农耕区地下水位上升
①?? ② ? ③? ④? ⑤?
参考答案:(1)Ⅰ类侵蚀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以风力侵蚀、沉积作用为主;Ⅱ类侵蚀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显著。(4分)
(2)内蒙古地区土地荒漠化使华北地区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增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在黄河下游沉积,形成地上河。(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第(1)题,Ⅰ类侵蚀区是荒漠化问题,Ⅱ类侵蚀区是水土流失问题,根据北部与南部地区气候的差异比较外力作用的差异。第(2)题,侧重对周围地区的影响,联系沙尘暴和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回答。第(3)题,分析绿洲荒漠化的成因,注意箭头所反映的因果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图中信息,指出梧州—广州河段河流开发的重点方向,并具体分析其自然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广西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的区位优势条件和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
2009年11月以来,广西、云南等地持续出现严重干旱,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农业遭受严重损失。? 
(4)结合上表和当地自然特征,简述广西、云南等地旱情严重的自然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梧州一广州河段以航运开发为主。原因:海拔低于74米,地势低平,水流平稳;流域内降水丰富,
? 支流众多、河流径流量大。
(2)有色金属矿品种多、储量丰,接近原料地;河流径流量丰富,落差大,水能丰富;有铁路和海运,
? 交通比较便捷。(开矿)改变地形,诱发地质灾害;破坏植被、土壤、加剧水土流失;排放废气、废
? 水、废渣等,造成环境污染。
(3)处于季风区,降水变率大,降水比常年同期少;前期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少,水资源(储备)少;气
? 温比常年同期高,蒸发量增大。纬度低,蒸发旺盛,地表水少;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多地下
? 暗河,地表水渗漏严重,地表水短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洪水一片,枯水一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2012年1月6日,鄱阳湖都昌水文站观测到的水位为7.95米,跌破1952年该站有实测水文资料以来的历史最低水位,面积只为丰水期的1/20;鄱阳湖大幅“瘦身”,部分湖区变成了“大草原”。
材料二 下图为鄱阳湖区域图。
材料三 据报道,江西省拟在鄱阳湖入长江口处建一座长2.8千米的大坝,以控制鄱阳湖水量。
(1)试分析鄱阳湖“瘦身”的主要原因。
(2)简要评价材料二所示区域大力发展炼铜工业的有利条件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3)拟建鄱阳湖大坝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4)对于这一建坝计划,你是否赞同?请说出理由。
参考答案:
(1)受夏季风(暖湿气流)影响,降水较往年偏少;气温偏高,蒸发加剧;上游水库拦蓄河水,入湖径流量减少(或长江上游来水减少)。
(2)铜矿、水电丰富(接近原料地、能源地)。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造成环境污染。
(3)防洪、抗旱。
(4)赞同。理由:建坝后可增加鄱阳湖枯水季节水量,可减轻鄱阳湖区丰水季节的洪水威胁,具有供水(灌溉)、航运、旅游以及水产养殖等方面的综合效益。不赞同。理由:建坝拦截湖水不入长江,可能影响长江下游的用水安全;可能影响鄱阳湖的天然调蓄作用,威胁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可能改变鄱阳湖湿地环境,影响鱼鸟生存。
本题解析:
(1)鄱阳湖水量大幅减少、明显“瘦身”,其原因应从气候异常、上游三峡水库蓄水等方面分析。
(2)本区资源、能源丰富,可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业,但可能会造成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
(3)鄱阳湖所在地区饱受洪水和干旱的威胁,修建大坝最主要的目的是防洪和抗旱。
(4)修建鄱阳湖大坝,肯定有利也有弊,可从调节长江径流量、供水、航运、旅游、蓄水等方面分析,说出你赞同或反对的观点,理由合理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关于田纳西河水系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田纳西河水系发达,水量丰富,全部可以通航
B.田纳西河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因此通航里程短
C.田纳西河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因此水力资源丰富
D.田纳西河受亚热带气候影响,水量十分稳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田纳西河流域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丰富,故水量丰富,水系发达,支流较多,通航里程较长,B对。流域内地形以山地、丘陵、平原为主,地形起伏大,落差大,所以不是全部可以通航,A错。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C对。位于季风气候区,流量的季节变化明显,水量不稳定,季节变化大,D错。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06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施行。这将从法律上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题。
下列各组能源中,全部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煤炭、风能
B.水能、太阳能
C.地热、天然气
D.核电、生物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自然资源按其自我再生能力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只有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故煤炭、天然气和核能属于非可再生能源,而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分类,注意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的基本差异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