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9-12-19 06:45:1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该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⑤
D.④⑥
小题2: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为
A.花岗岩
B.砂岩
C.大理岩
D.板岩
小题3:①处岩石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
A.含有生物化石
B.有较多的气孔
C.由方解石组成
D.有明显的层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循环和地质作用。
小题1:通过地层剖面图考查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从图中可知该区域发生过岩浆活动,岩浆上升时穿透破坏了⑥④③②岩层,由此可知此处最先形成了⑥④③②各层,其后发生了岩浆活动,因而最晚形成的应为与岩浆活动有关的①⑤岩层。
小题2:石灰岩受热(与岩浆接触)会发生变质,生成大理岩。
小题3:①处岩石是岩浆喷发到地表冷却而形成的喷出岩,因岩浆喷出时,大量挥发性物质从中溢出,因而有许多气孔构造;C选项由方解石组成的岩石是大理岩,按成因分类属于变质岩;而选项A和D都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中实线和虚线表示自然状态下某河流两个不同时期的河岸线。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线河岸形成时间早于虚线河岸
B.河岸的变迁只与地转偏向力有关
C.甲乙丙三处,甲处侵蚀作用最强
D.甲乙丙三处,乙处以堆积作用为主
【小题2】若图示河段形成“地上河”,其成因不可能是(   )
A.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B.防御洪涝,人工修堤
C.中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D.地壳断裂,局部抬升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判断河流侵蚀作用的方向依据有两个: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在将平直的河段上河流右岸侵蚀,左岸堆积。甲和丙两处处于凸岸,易发生堆积作用;乙处于凹岸,易侵蚀,故实线河岸形成于早期,虚线为堆积和侵蚀后的河岸,故A正确。
【小题2】地壳断裂,局部抬升从而导致此地成为分水岭,而河流消失,不会形成地上河,故选择D项。
考点:地砖偏向力、地质作用,外力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组岩石中,都属于沉积岩的是
[? ]
A、石灰岩、砾岩、页岩
B、大理岩石、板岩、石灰岩
C、砂岩、石灰岩、花岗岩
D、玄武岩、砾岩、片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 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WHC)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于巴西利亚当地时间2010年8月1日上一致通过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捆绑”申报的“中国丹霞”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读图回答1—3题。

1、丹霞地貌经历了一个不一般的地质作用过程,期间孕育了绚丽多姿的丹霞地貌。以下地质作用过程正确排序的是:①红色砂砾岩固结成岩、②地壳水平运动、③流水侵蚀搬运、④重力崩塌、⑤差异风化、⑥地壳抬升运动、⑦变质作用、⑧冰川作用
[? ]
A、①⑥⑤④③
B、②①③④⑤⑥
C、②①⑦⑤④③
D、①⑧⑤④③
2、丹霞地貌典型的顶平、坡陡、麓缓组合可能是因为
[? ]
A、顶平:受垂直岩层控制
B、坡陡:受水平节理控制
C、麓缓:受风化堆积物控制    
D、麓缓:受平缓流水侵蚀所致
3、丹霞分布于我国西北、西南和东南地区,其中“曲溪两岸,奇峰林立”最可能出现在
[?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南和东南地区


参考答案:1、A
2、C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共10分,每空1分)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甲箭头代表   作用。岩石裸露地表后受外力作用,形成   (填字母)类岩石。
(2)①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光波段。大量火山喷发物可能会导致   (填数码)增加,从而使全球气温降低;也可能会导致   (填数码)增加,从而使全球气温升高。
(3)地球内部结构中,丙以上叫作   ,该范围内存在一个地球内部的分界面叫     (界)面,地震波从上层传播到该界面速度会突然     
(4)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其形成山地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岩石在褶皱作用下被挤压,比较坚硬,     能力较强。


参考答案:(共10分,每空1分)
(1)变质;d
(2)可见;⑤;②
(3)岩石圈;莫霍;加快
(4)向斜;抗侵蚀


本题解析:
(1)该题为两个知识点混合的题,地表的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地表以下的为地质循环的知识。三类岩石中有岩浆直接形成的为岩浆岩,故a为侵入型岩浆岩b为喷出型岩浆岩,d有外界的沉积物经固结形成的岩石,所以为沉积岩,则c为变质岩,故甲箭头代表的为变质作用。
(2)大气的受热过程各箭头的含义为①太阳辐射②大气逆辐射③地面辐射④大气吸收作用⑤大气反射作用⑥射向宇宙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的电磁波主要分三个波段,紫外区、可见光区和红外区,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大量火山喷发物使大气中尘埃物质增多,会使大气的反射作用增强,同时也会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
(3)岩浆来自于软流层,软流层之上为岩石圈,岩石圈的范围为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所以该圈层中含有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界面即莫霍面,地震波经过该界面时无论横波还是纵波波速都突然增加。
(4)丙处的沉积岩层发生弯曲变形,为褶皱,并且岩层向下弯曲,所以为褶皱的向斜构造,向斜成山的原因是因为向斜的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石坚硬,抗侵蚀能力强,不易被侵蚀所以形成山岭。
考点:考查地质循环和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较为综合但基础性较强。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