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19 06:42:00
1、单选题 读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甲图中①~④段板块界线中,与其它三段板块界线类型不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乙图属于板块交界处的一种类型,箭头表示板块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台湾岛的形成过程与乙图相同
B.乙图表示板块的生长边界
C.东非大裂谷的形成过程与乙图相同
D.乙图所示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稳定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板块分布和板块运动。
小题1:图示d为南极洲板块,其周边为生长边界,故①②③的板块边界类型一致。
小题2:乙图表示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海沟和海岸山脉或岛屿;故A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小题2】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所示不同的是( )
A.庐山
B.富士山
C.华山
D.泰山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M反映的地质构造是地垒(断层组合,中间岩层相对上升)。而形成的地貌:山岭。故选C。
【小题2】地垒形成的块状山,典型的地貌:庐山、泰山、华山等。故选B。
考点:地质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沿16°纬线某大洲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C山脉的成因是( )
A.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B.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D.岩层断裂抬升形成
【小题2】B处气候类型的名称为(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D.热带荒漠气候
【小题3】某人从A处先向南,后转向北沿海岸线一直走到B处,沿途没有经过的自然带有(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荒漠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小题4】当D地区动物数量增加的时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南极科考的好季节
B.珠江口不易发生咸潮灾害
C.台风在我国海南登陆
D.从我国去往欧洲的船只在印度洋逆风逆水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16°纬线、经度数值的变化可知为西经,判知C山脉为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其成因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故A正确。
【小题2】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大洲为南美洲, B处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附近有暖流经过,降水丰富,所以其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故B正确。
【小题3】南美洲高纬度缺少陆地,所以缺少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因此从A处先向南,后转向北沿海岸线一直走到B处,沿途没有经过的自然带是亚寒带针叶林带,故D正确。
【小题4】D地为巴西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当D地区动物数量增加的时候,是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湿季,即南半球夏季,此时南极附近为极昼,适合科学考察,故A正确。
考点:板块运动;气候类型的分布于成因;植被带的分布。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据科学家考察:喜马拉雅山脉原来是一片海洋,按照其上升的速度计算,目前的高度应是20000多米,但2005年10月9日国家测绘局公布的珠穆朗玛峰测量高度是8844.43米。据此完成题。
【小题1】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为“世界屋脊”的作用是 ( )
A.外力作用
B.内力作用
C.变质作用
D.流水作用
【小题2】导致珠穆朗玛峰只有8 844.43米的主要原因是( )
A.岩浆活动
B.内力作用
C.地壳运动
D.侵蚀作用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主要是由于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故属于内力作用的结果。
【小题2】若只考虑内力作用,则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应抬升了约20000米,但任何地貌的形成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该地区在内力作用地壳上升的同时,受外力侵蚀作用而使海拔只要8844.43米。
考点: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影响地貌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并能结合实例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人类活动中对地表改造合理的是
[? ]
A、阿斯旺大坝
B、都江堰水利工程
C、三门峡水库
D、太湖围湖造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