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19 06:39:13
1、单选题 读图 “中纬度某地某日河流、晨线、风向、等值线的组合图”,回答问题。
该地区
A.位于南半球
B.该日昼长夜短
C.图示河段无凌汛现象
D.典型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判断。根据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风向向右偏,判断该地区位于北半球,根据晨线的分布特征:越往北昼越短,判断为北半球的冬季,该地区昼短夜长;图示河流的温度在0°C以下,则河流有冰期,但河流自较高纬向较低纬流,判断河流无凌汛。故C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是某地海岸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为50米)。据此判断问题。
1.如果纯从避风的角度来看,图中四地比较适合建渔港的是2.图内海岸出现海崖的地方,其海崖最大高度可能有
A.甲
B.乙
C.丙
D.丁
E.75米
F.125米
G.175米
H.225米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断。
1.图示乙位于小海湾内,可避风浪。
2.图示陡崖顶部位于海平面,即底部海拔为0;陡崖顶部海拔为150—200米之间,故陡崖的最大高度可能接近200米。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更加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城镇登山步行道规划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绘出M点地表坡面径流的流向。
(2)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特征。
(3)分析甲聚落规模大于乙聚落的自然原因。
(4)比较L1、L2两条登山步行道方案的差异。
参考答案:
(1)画图略。(垂直于等高线,由高处指向低处)
(2)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表起伏大。
(3)甲地较乙地:地势较平坦开阔;河流汇集,水源充足;土壤较肥沃,便于农耕;海拔较低,气温较适宜。
(4)L1线路较L2线路:线路长;坡度陡;造价高;沿途风景优美,空气质量较好;接近城区主要水源地,易造成水源污染。
本题解析:
(1)根据等高线及地势确定地表坡面径流的流向。根据等高线“凸高为谷”的原则,M点坡面径流应垂直于等高线,由高处指向低处。
(2)图示地区等高线大多在500米以上,说明以山地为主;西北地区等高线数值大,且密集说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表起伏大。
(3)由图可以看出:甲地较乙地:等高线更稀疏,即地势较平坦开阔;有多条河流汇集,水源充足;土壤较肥沃,便于农耕;海拔较低,气温较适宜。所以甲聚落规模大于乙聚落。
(4)L1线路较L2线路:线路更长;等高线密集,坡度更陡;线路长、坡度大,工程造路,造价更高;山地高所以沿途风景优美,空气质量较好;接近城区主要水源地,易造成水源污染。L2线路落差小、路线短,更平坦,建设登山步行道工程量小。
考点: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从气候学上讲,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算作冬季。读我国冬始日期分布图,完成题。
1.影响我国地势第三阶梯冬始日期分布的主导因素是2.下列关于我国各地冬始日期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照
B.纬度
C.海陆分布
D.地形
E.C地入冬日期可能为11月25日
F.受地形影响,沿海地区比同纬度内陆地区入冬晚
G.海口一年中只有春、夏、秋三季,没有冬季,因此不存在季节更替现象
H.A地地势高,B地纬度高,入冬日期相近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第三阶梯冬始日期分布基本与纬线平行,纬度越低,冬始日期越晚。所以影响我国地势第三阶梯冬始日期分布的主导因素是纬度。
2.根据日期的变化规律,C地入冬日期在12月1日以后;沿海地区比同纬度内陆地区入冬晚是受海洋的影响;海口一年中只有春、夏、秋三季,没有冬季,季节更替现象是存在的;A地地势高,B地纬度高,入冬日期相近,都在10月15日左右。
考点:主要考查了冬始日期不同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我国冬始日期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冬始日期不同的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17)。
材料二:甲地气候资料统计表
(1)简述该地区陆地地形特征。(4分)
(2)依据图表判断甲地气候类型,并概括气候特征。(4分)
(3)甲、乙、丙三地筑港条件较好的是 ,理由是 。(4分)
(4)以AB为剖面线在作图区域内绘制地形剖面图。(2分)
参考答案:
(1)地形特征: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2分);地势中、东部高,西部低(2分)。
(2)热带季风气候(2分)。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年降水量2000mm左右(2分)。
(3)丙(2分);水深,航行条件较好,海湾风浪小,停泊条件好(2分)。
(4)
本题解析:
(1)地区的地形特征一般从该地的基本地形类型、地势的高低及其变化等方面描述。由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200m,最高处大于600m,小于800m,根据等高线地形的一般判断规律可知,该处地形以以低山丘陵(海拔高度大于200m)为主,平原(一般海拔高度大于0m小于200m)面积狭小;地势中、东部高,西部低。
(2)根据表格中气温数值可知,该地最冷月气温为24.5℃,应当位于热带地区;该地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差异,降水集中于6—9月,而且最大月降水量大于600mm,降水总量大,年降水量约2000mm;根据气候类型判断的一般规律可知,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年降水量2000mm左右。
(3)港口区位选择一般要求从水域条件和陆域条件分析,水域条件一般要求港阔水深,避风;陆域条件一般要求沿岸地形平坦。甲、乙、丙三地中,丙地等深线密集,地下坡度陡,海水深,航行条件较好,而且位于海湾内,风浪小;停泊条件好;沿岸地形平坦开阔,也有利于港口的建设,所以三地筑港条件较好的是丙。
(4)本题要求熟练掌握地形剖面图画法的一般步骤。正确找出剖面线与原图中等高线的交点,读出交点的海拔高度,并在作图区域内准确描点是画图的关键;注意判断处:-200m<A<0m,-400m<B<-200m。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剖面图、交通运输、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