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12-19 06:31:3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捅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如图)。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据此回答3一4题。

小题1:下列关于“木桶”的说法最正确的是
A.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环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
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小题2: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气候适宜
B.本国自然资源丰富
C.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木桶容量在木板高度一定的前提下是一定的。同样,环境人口容量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也具有相对确定性。
小题2:在一个开放系统中,资源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生产能力越发达,利用系统外资源的能力就越强。日本、荷兰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大量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所以具有较高的人口合理容量。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据广州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广州市人口已超过1400万,离该市150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只有一步之遥,已迫近“临界点”。据此回答16~17题。
小题1:“1500万”的数值是(  )
A.人口合理容量
B.最适宜人口数量
C.环境人口容量
D.确定不变的
小题2:下列措施可以使“1 500万”这个“临界点”数值变大的是(  )
A.控制人口的增长
B.加大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调入
C.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鼓励人们适度超前消费
D.努力开发当地淡水资源以解决供水紧张问题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
小题1:“1500万”是广州市的人口控制目标,故表示环境人口容量。
小题2:资源是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而一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由当地最短缺的资源决定。而资源、能源不足是限制广州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条件,故通过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可扩大广州的环境人口容量。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据专家的统计,我国西藏人口容量约每平方千米2人,长江三角洲每平方千米约500人。关于两地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两地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
B.长江三角洲人口容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较发达
C.两地的环境人口容量都已达到极限
D.两地现在的人口密度都远远低于环境人口容量,都存在资源开发不足现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两地的人口密度和两地的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可知,影响长江三角洲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高,影响西藏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低。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有关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
②无控制的人口增长会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③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尽管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但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基本相同
④合理的人口容量一定要控制在环境人口容量以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一个区域如果对人口的增长不进行调控,人口增长失控,形成图中A曲线的走势,最后将导致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合理的人口增长方式,如图中C曲线走势,形成的人口数量合理,不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人、10000人、6000人、4500人,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8000人
B.10000人
C.4500~6000人
D.4500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地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取决于四类要素中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最少的一个。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木桶的“短板效应”: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