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19 06:31:12
1、单选题 关于松嫩平原与其他区域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松嫩平原属于三江平原?②.东北平原包括松嫩平原
③.松嫩平原与东北平原相邻? ④.松嫩平原大部分地区属于半湿润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1?西藏已建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但还远远满足不了西藏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材料2?西藏的煤和石油资源都不是很多,农牧民平常取暖做饭都是靠烧牛粪和一点儿柴草,能量低,致使草原破坏。随着农牧民生活范围的扩大,人口迅速增长,如不及时解决交通运输问题就会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材料3?青藏高原的冻土问题从50年代就开始研究,现在已经掌握了可靠的技术解决
这一难题,像南疆铁路就成功地经过了一段冻土地带。
材料4?当国家决定在“十五”期间续建青藏铁路格拉段时,广大藏胞很感谢。
其实早在 20世纪 50年代,铁道部已对线路进行了勘探,并草拟了三条路线方案,3个方案对比如下:
材料5?进藏铁路线路方案示意图
(1)从材料1可知,建设青藏铁路有利于促进西藏?的发展;从材料2可知,建设青藏铁路有利干对 ??的保护。
(2)从材料3可知,?是建设铁路的可靠保证。从材料1至4可知,在现代铁路建设中,?因素对铁路区位远作起决定性影响。从材料4和材料5可知,在铁路具体选线时
??因素仍很重要。
(3)青藏高原地区城市密度和规模均小于东南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原因是?。
(4)西藏目前已建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邻省又有丰富的煤、石油,为什么农民仍以柴草为主要生活用能
A.因为西藏森林、草场资源主富
B.藏民不习惯使用煤炭、石油燃料
C.公路运输输入煤炭、石油运量小,运价高
D.主要原因是为了保护大气环境
3、综合题 图6示意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读图回答问题。
(1)经济地带①的名称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经济地带③的发展速度在三个经济地带中处于第一位,其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下列各省与其所属经济地带的组合,正确的是 (? )
A.山西省——-①? B.广东省——②? C.云南省——③
(4)更能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潜力的指标是________(经济发展水平或经济发展速度)。
4、单选题 近日,有专家提出大胆建议:为避免数千年黄河泥沙淤积和长期人工填海导致渤海越变越小,甚至会最终消失的危险,让黄河改道“回家”入黄海。结合图9,完成下列各题。
图9
小题1:形成甲处“地上河”景观的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的侵蚀作用
B.冰川的搬运作用
C.流水的沉积作用
D.风力的堆积作用
小题2:让黄河改道,实际上是对水循环中的哪一个环节进行调节
A.蒸发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降水
5、单选题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回答1-3题。
1?、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是
[?]
A.气候、地貌?
B.气候、水文?
C.土壤、植被?
D.植被、水文
2?、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 平原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北向南递减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3?、关于三大自然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 .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D .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是由于地形影响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