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7:12:22
1、单选题 右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P地与Q地相比,P地
A.年大风日数多
B.年降水量多
C.年降雪日数少
D.沙尘暴日数多
小题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A.截留水分
B.改变气候类型
C.增强风力
D.改变植被类型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P,Q之间有贺兰山,降水方面P处于迎风坡,降水相对较多;风沙主要在西北风的作用影响,P处于背风坡,相对较小。
小题2: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截留水分,增加摩擦力,减缓风速。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东北三省煤炭资源供需变化图,回答下题。
小题1:相对于1978年的数据,下列关于当前东北三省区域内部煤炭资源生产、消费状况的判断,错误的是(?)
A.消费增加
B.产量增加
C.供过于求
D.供需差加大
小题2:为保证资源日益枯竭的老矿区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应(?)
迁徙转移矿区人口
扩大资源开采规模
大力发展农业经济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小题3:引起东北三省煤炭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 ②煤炭运力不足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区域煤炭资源趋于枯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小题4:解决该矛盾的根本措施是( )
A.加快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
B.重化工企业向内地迁移
C.加强节能改造,实现清洁生产
D.合作开发邻近地区的煤炭资源并调配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A
本题解析:
小题1:直接根据图示三条曲线的变化分析,煤炭资源的生产量不断上升,消费量也不断上升,且消费量的增长大于生产力的增长,故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C项错误。
小题2:结合上题结论,该地区的煤炭资源出现供不应求状况,故开发新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实施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措施。
小题3:从图中看煤炭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生产量增长较慢,这主要源于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对能源需求量增加迅速,而许多生产基地面临资源枯竭,总体产量增长缓慢的问题。
小题4:在一定时期内,东北地区煤炭能源需求还要持续增长,解决问题的方法无非是开源和节流,目前主要是调配资源,以解燃眉之急,而根本措施是加快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幅度减少对煤炭的需求量。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示意“我国天然气2000~2011年生产重心与消费重心的经纬度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时段,我国天然气供需重心的移动趋势是
A.生产重心持续向西北移动
B.消费重心持续向东南移动
C.总体上供需重心相距渐近
D.总体上供需重心相距渐远
小题2:我国天然气2003年之后供需重心演变带来的影响是
A.加快我国“西气东输”的建设步伐
B.扩大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
C.缓解我国东南部交通运输紧张局面
D.加剧我国西北部荒漠化蔓延趋势
参考答案:
小题1: 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两者重心的经纬度变化来分析,生产重心总体上往西往北移,但有波动;消费重心往东南移;总体上供需重心相距渐远,图中两曲线的差距越来越大。故选D。
小题2: 2003年之后供需重心演变表现为东西相距渐远,是因为能源生产重心西移,说明我国“西气东输”的建设步伐加快;能源生产也是经济活动,只会促进东西协调发展。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山西能源开发过程中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不包括
[? ]
A、植被破坏
B、次生盐渍化
C、大气污染
D、水污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8分)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气温(℃) | 6.5 | 9.0 | 13.0 | 18.0 | 22.0 | 25.0 | 27.5 | 27.5 | 23.0 | 18.0 | 13.5 | 8.0 |
| 降水量(mm) | 16 | 17 | 31 | 74 | 118 | 148 | 177 | 139 | 141 | 84 | 39 | 18 |
参考答案:
(1)丘陵。?鞍部。(4分)
(2)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四季分明。(6分)
(3)冬春遇寒潮(低温)天气,农业生产易遭受冻害;冬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农业生产易遭受旱灾。夏季多暴雨,农业生产易遭受洪涝灾害。( 12分)
(4)赞成。降水季节变化大,建水库可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地势低洼、开阔,利于蓄水(或图幅北部河谷狭窄,利于建坝);邻近农用地、居民点,便于生产、生活用水。
不赞成。该地已有河流流经,可提供生产、生活用水;迁建公路和居民点,增加建设成本;淹没大片耕地,人均耕地减少。(6分)
本题解析:
(1)主要考查读图能力,根据等高线判读地形类型是丘陵。?甲地地形是鞍部。
(2)根据表格中数值,最冷月气温大于0度,所以说冬季温和。夏季气温在25度以上,说明夏季高温,四季的气温、降水差异较大,说明四季分明。
(3)该地位于我国,亚热带的丘陵地区,冬春季可能遇寒潮或低温天气,农业生产易遭受冻害。冬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农业生产易遭受旱灾。该地夏季多暴雨,农业生产易遭受洪涝灾害。
(4)开放性试题,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说明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自圆其说即可得分。读表格可知,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大,建水库可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计划库区地势低洼、开阔,图幅北部河谷狭窄,利于建坝、蓄水。库区邻近农用地、居民点,便于生产、生活用水。所以赞成。
图示该地已有河流流经,可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建水库要迁建公路和居民点,增加建设成本。要淹没大片耕地,导致人均耕地减少,影响粮食生产的稳定。所以不赞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