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7:10:58
1、单选题 你欲“追赶太阳”,并与太阳的高度保持不变,则必须:(?)
A.向东每小时跨经度30?
B.向西每小时跨经度30?
C.向东每小时跨经度15?
D.向西每小时跨经度15?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太阳东升西落主要是因为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的时间早,所以追赶太阳应向西方,每小时跨过的经度为15°。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为了引起人们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地球一小时”行动,倡议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20:30~21:30熄灯一小时。若将此行动在一年中再增加一次,仍使世界各国都能参与,建议行动日期应选在(? )
A.2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B.7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C.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D.12月的第四个星期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全球昼夜分布状况与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全球昼夜状况相似(太阳直射点纬度基本相同都位于赤道偏北一点),所以若一年中再增加一次,应选择在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较合适。选项C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图中小圆表示纬线圈,大圆表示晨昏圈。P为两圆切点,此时出现极夜现象。PQ在经线圈上。读图回答1-3题。
小题1:这一天,Q点
A.昼长夜短
B.极昼
C.昼短夜长
D.极夜
小题2:若P地为8月某日,则太阳相对于Q地的方位及Q地的时间分别是
A.正南12时
B.正南0时
C.正北12时
D.正北0时
小题3:若P地位于70°N,在Q地建天文观测站,其最佳的天文观测时间是
A.1月前后
B.3月前后
C.7月前后
D.9月前后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可作侧视图进行分析。
小题1:由材料可知,小圆表示纬线圈出现极夜现象,那Q点相切的纬线圈出现极昼。
小题2:若P地为8月某日,P点的地方时为12点,Q地位于位于太阳的正南,时间为0时。
小题3:若P地位于70°N,出现极夜的范围为70°N-90°N,太阳直射20°S。在Q地建天文观测站,其最佳的天文观测时间是极夜期间,所以对应的时间为南半球的冬季,北半球的夏季。符合的是C。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当北京时间为12月22日5点时,全世界未进入12月22日的有
A.多一半的地方
B.少一半的地方
C.恰好一半的地方
D.没有任何地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要求全世界未进入12月22日的有多少地方,可以换下思路,进入12月22日的有多少地方,在12月22日的应该是从0点所在的经线到180°经线。北京时间是5点,离0点有5小时(向西),也就是有5*15°=75°的经度差,北京时间所在的经线是120°E,0点在北京时间的西侧,所以0点所在的经线是120°E-75°=45°E,所以进入到12月22日的地方是45°E—180°,占了全世界的不到一半的地方,而世界上最多有2个日期,因此未进入到12月22日的是多一半的地方,选择A。
点评:本题稍有难度,要知道日界线又2个:0/24点所在的经线和180°国际分界线,世界上最多可以有2个日期,计算时要细心,容易出错。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图完成下题,(阴影部分为黑夜)
小题1:此时,北京时间为
A.5时
B.8时
C.10时
D.15时
小题2:此日M地的昼长为
A.6小时
B.12小时
C.15小时
D.18小时
小题3:此日N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A.40°
B.90°
C.20°
D.70°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经度度数向东增大,说明为东经度数,45°E地方时为0点,可计算出北京时间为5点。选项A正确。
小题2:由计算可知此时M点地方时为3点,M点又在晨线上,说明M点当地地方时3点日出,由此可得,M点的昼长为18小时。选项D正确。
小题3:此日太阳直射20°S,N点在70°S上,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0°。选项A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