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7:04:28
1、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8一9题。
小题1:我国人均拥有的灌溉耕地面积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增多,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耕地多、水资源丰富
B.东部地区人口多、水资源不足
C.西部地区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D.西部地区灌溉耕地和地下水丰富
小题2:东、中、西部地区灌溉耕地环境指标的比较,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化肥和农药施用量最大,农业生态环境最差
B.东部地区的农业环境污染比中西部严重
C.东、中、西部地区农业成灾面积差异很小
D.东部地区灌溉耕地的农业生产潜力最大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本组题考查区域差异。人均耕地面积的差异与人口数量有关系,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而西部人口密度很小。
小题2:从图中看出,东部地区施肥量和农药施用量都最大,由此造成的农业环境污染比中西部严重;但东部生态环境比西部要好,主要是由于东西部气候不同而导致植被等差别很大。成灾面积的百分比相差不大,但由于灌溉总面积东部大于西部,故东、西部成灾面积相差应很大。东部地区种植历史悠久,土地已得到充分开发,故后继潜力应不会太大。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图是20世纪下半叶某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地区)变化图,该产业可能是
[? ]
A、劳动密集型产业
B、资金密集型产业
C、技术密集型产业
D、能源密集型产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沪宁杭工业区,南接珠三角洲工业区,西连内陆,腹地宽广,辐射范围大。
材料二 海峡西岸经济区示意图(图13);某区域图(图14);福建省城市、交通线的分布图(图15)。


(1)简述福建省城市、交通线的分布特点。(3分)
(2)福建省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1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缓解供电紧张状况的主要途径是 ?。(2分)
(3)分析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有利的区位条件。(4分)
参考答案:
(1)城市主要沿海、沿河分布,交通线沿河谷延伸 3分
(2)水土流失 1分 积极开发水能、风能。2分
(3)①与港澳台临近,著名的侨乡,便于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②北承长江三角洲,南连珠三角,利于两岸三地的经贸合作 ;③交通便利,拥有福州、厦门等众多良港和铁路等立体交通格局;④有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⑤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价低。(4分,每点1分,答对4点给满分)
本题解析: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福建省城市、交通线的分布特点。从位置,交通分析。
(2)根据地形,气候及人为因素分析福建省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当地资源优势,缓解供电紧张状况的主要途径是“开源,节流”。
(3)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有利的区位条件从位置,交通,政策,劳动力土地,侨乡,区域互补性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关于松嫩平原与其他区域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松嫩平原属于三江平原?②.东北平原包括松嫩平原
③.松嫩平原与东北平原相邻? ④.松嫩平原大部分地区属于半湿润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松嫩平原南邻辽河平原,属于东北平原的一部分,年降水量在600 mm以下。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不属于B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区位因素是
A.临近铁煤,资源丰富
B.海陆联运,交通便利
C.人口稠密,劳力丰富
D.临江靠海,水源充足
小题2:缓解制约A工业基地所在地区发展最主要的资源问题的措施是
A.西电东送
B.西气东输
C.南水北调
D.西煤东送
小题3:冬季,酸雨危害最严重的地区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B为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区位因素是临近铁煤,资源丰富;海陆联运,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力丰富。临江靠海,水源充足是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优势。
小题2:A是我国的京津唐工业基地,水资源短缺,解决的措施是南水北调。
小题3:A、B、C、D纬度都比较高,冬季供暖燃煤会产生大量的酸性气体,受西北风的影响,从日本海带来大量的水汽会使D地区酸雨严重。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