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7:00:20
1、综合题 (28分)呼伦贝尔草原是亚洲最肥美的草原之一,但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图
材料二:呼伦贝尔草原沙化状况与人类活动平均强度
(1)图中山脉的大致走向是?;该山脉右侧的河流每年7、8月易发生洪涝灾害是因为受?(天气系统)影响而多暴雨造成的;呼伦湖属于?
(淡水或咸水)湖,判断理由是?。(8分)
(2)呼伦贝尔市发展乳制品加工业的主导因素是?。“十二五”规划期间该市欲打造“绿色能源之都”,是因为?和?能源丰富。(6分)
(3)呼伦贝尔草原最肥美的季节是?;1958~2004年该草原沙化面积的总体趋势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6分)
(4)为了防止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请你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议。(8分)
参考答案:
(1)东北—西南(2分),冷锋(2分),淡水(2分),湖泊水流向(或注入)外流河(或黑龙江)(2分)。
(2)原料(2分),风能(2分),太阳能(2分)
(3)夏季(2分),扩大(或增加)(2分),人口数量不断增多(2分)
(4)建议: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退耕还草;③控制草场的载畜量;④围栏放牧,划区轮牧;⑤建设人工草场;⑥合理开采地下水(或加强水资源管理);⑦合理采矿,做好矿区植被恢复工作;⑧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 (第①②③项为必答点,答对1点得2分,其它答案合理也可酌情给分,满分8分)
本题解析:
(1)图中山脉为大兴安岭,其大致走向是东北——西南走向,该山脉右侧的河流为东北的河流,夏季的暴雨是由快行冷锋造成的,所以每年7、8月易发生洪涝灾害是因为受冷锋天气系统的影响,呼伦湖的湖泊水流向外流河黑龙江,因而其属于淡水湖。
(2)呼伦贝尔市靠近呼伦贝尔草原,原料是发展乳制品加工业的主导因素,内蒙古高原上风能和太阳能丰富,“十二五”规划期间该市欲打造“绿色能源之都”。
(3)呼伦贝尔草原最肥美的季节是水热条件好的夏季;读图可知,1958~2004年该草原沙化面积的总体趋势是增加,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口数量不断增多造成的。
(4)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主要表现在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可以结合教材上我国西北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来回答。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草,控制草场的载畜量,建设人工草场,合理开采地下水,合理采矿,做好矿区植被恢复工作,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人口及耕地分布对照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说法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A.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
B.耕地面积南方多于北方
C.南方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北方的一半
D.北方水土资源搭配更佳
小题2:造成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两地?
A.河流湖泊数量差异大
B.年降水总量差异大
C.植被覆盖率差异大
D.年蒸发总量差异大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南多北少,故判断图示实线表示南方地区;虚线表示北方地区;故我国的人口重心在南方;A错误;耕地面积北方多于南方,B错误;人均耕地面积=耕地比重/人口比重,故C正确;北方地区土地面积广阔,但水资源贫乏,D错误。
小题2:我国南北方地区都位于东部季风区,故地表水资源的总量直接受降水量的影响,故选B项。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基本信息,其实最简单的方法是结合排除法。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8分)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区是?(地形区具体名称),该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及汛期分别是?。(选择填空)(2分)
A.雨水、夏季
B.冰雪融水、春季
C.冰雪融水、夏季
D.地下水、秋季
(2)A地区沙漠广布,与西亚、北非地区的沙漠相比,类型和成因有何不同?(8分)(3)C城市是著名的毛纺织工业中心,其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是?。经过该城市的著名国际铁路直接联系的邻国是?。(2分)
(4)试说明B地区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主要自然条件。(6分)
参考答案:
(1)塔里木盆地(1分) C(1分)
(2)类型:A地区属于温带沙漠;西亚、北非属于热带沙漠。(4分)成因:A地区地处亚欧大陆内陆,远离海洋,水汽不易到达;西亚、北非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旱。(4分)
(3)接近原料产地(1分) 哈萨克斯坦(1分)
(4)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或光热充足);(2分)昼夜温差大;(2分)稳定的灌溉水源。(2分)
本题解析:
本题以新疆地区为背景,考查读图,识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A为塔里木盆地,河流以内流河为主,该地深居内陆,加上地形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气候,但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的自然条件也有利于棉花、瓜果等农作物生长。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资料: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就业转移的速度较耕地面积减少的速度越快,农业劳动力效益增幅就越高,反之则低。根据资料和图回答10~11题。
我国部分地区农业劳动力收益变化
10. 图示各省(市)2000~2005年劳动力收益增幅最大的是
A.江苏省? B.北京市? C.海南省? D. 上海市
11.北京市农业劳动力效益最高,其最主要原因是
A.农业技术水平高
B.农产品价格高,市场广阔
C.农村土地价格上涨
D.乡镇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参考答案:
10.A
11.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现行东、中、西三大地带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式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关于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发展方向的叙述,不合适的是(?)
A.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市化速度,建设世界级都市圈
B.吸收中西部迁移人口,减轻中西部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C.以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
D.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小题2:关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部分省区工农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加快海南的热带经济作物基地建设
B.宁夏农业可大力发展枸杞、番茄等“红色产业”
C.广西、甘肃是该地区水电输出最丰富的地区
D.陕西和山西是我国苹果、柑橘的优势产区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发展方向近海或者边疆(蒙古、俄罗斯、韩国等),适合发展外向型经济,同时此地经济发达,国家制定的发展方向以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而东北地广人稀,农业基础好,环境承载力大,可以吸引西部人口。故排除B、C、D。对于建设世界级都市圈,只能针对经济最发达的局部地区,如上海、北京,选A。
小题2: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在不同的地区发展方向不同。如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充足,热带经济作物基地,但海南戴在东部,而不是中西部。广西、甘肃是该地区水电输出丰富的地区,但最丰富地区在四川;陕西和山西是我国苹果的优势产区(温差大),但柑橘在南方地区;宁夏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光照充足,适宜发展“红色农业”。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