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6:58:32
1、单选题 
小题1:读上面太阳直射点移动图判断,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
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B.南半球昼长夜短
C.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度
D.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小题2:读上图,国庆节位于
A.a段
B.b段
C.c段
D.d段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A点时,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北位置,故判断为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直射,故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公转接近远日点附近,故公转速度较慢。
小题2:国庆节10月1日,位于秋分日9月23日到冬至日12月22日之间,故图示位于b段。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并能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和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等基本内容即可判断,注意夏至日公转位置应接近远日点,而不是近日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甲、乙、丙三地2007年10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日出时刻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比较,正确的是2.根据图上信息,推测三地之间的地理方位
A.甲地至少有10个月以上的时间比乙、丙两地早看到日出
B.任何两地都不可能同时见到日出
C.夏至日三地昼长差异最大,冬至日三地昼长差异最小
D.甲地昼长年变化最大,丙地昼长年变化最小
E.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南方向,丙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
F.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方向,丙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向
G.甲乙两地均匀位于丙地的东北方向
H.甲乙两地均位于丙地的西南方向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甲地日出时间变化最大,白昼变化幅度最大,甲地位于最东方,比丙、丁两地早看到日出的时间最多为10个月;图中甲乙两地有可能同时看到日出;三地在春秋分是轴承差异最小。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根据春秋分日三地的日出时间判断东西,甲位于最东方,丙位于最西方;根据昼长变化幅度判断纬度高低,甲纬度最高,丙纬度最低。所以甲乙两地均匀位于丙地的东北方向。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12分)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于4月30日晚19点在上海(121°E、31°N)举行。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上海市举行。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超过240个国家地区组织参展。
(1)对跖点是指地面一点穿过地心的对应点。则上海市的对跖点的地理坐标?;对于地球上的“对跖点”来说,下列地理现象一定相同的是________。
A.地方时
B.线速度
C.季节
D.昼长
(2)埃及友人来我国参观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时,飞机在开罗时间(东二区)3时起飞,在北京时间19时抵达浦东国际机场,这架飞机大约飞行了________小时。上海世博会开幕之时,地方时为处于4月30日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
(3)描述上海世博会举行期间,上海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特点。?
(4)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需经常调节支架,使正午太阳光线直射集热板。在一年中,在上海市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变动幅度大约是?。
参考答案:
(1)59°W? 31°S? B
(2)10? 165°E向西到180°或180°向东到165°E
(3)先变大后变小?
(4)47°或46°52′
本题解析:
(1)对跖点是指球面上关于球心对称的两点,因而这两个点所在的经线在同一个经线圈上,这两个点的纬度数值相同,方向相反,所以他们的线速度也是相同的。
(2)当该飞机起飞时,北京时间为9时,抵达浦东国际机场时,北京时间为19时,所以飞机飞行了10个小时;当世博会开幕式,180°经线的地方时为30日23时,0时所在的经线为165°W,因而属于30日范围的是165°W向东到180°。
(3)5月1日至6月22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6月22日至10月31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减小。
(4)当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集热板与地面夹角最小,当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集热板与地面夹角最大,所以计算出来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就是夹角的变化幅度。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时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和太阳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的经度是2.当日出、日落方位在X、Y位置是
A.100°E
B.110°E
C.125°E
D.130°E
E.杭州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F.开普敦正处于多雨季节
G.长江流域开始进入梅雨季节
H.我国北方经常遭受寒潮的侵袭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和太阳视运动的综合分析。
1.根据图示春秋分日的日出时间6:40,日落时间18:40,计算当地的正午时间为北京时间的12:40,故计算当地经度较北京西侧10°.
2.根据图示春秋分日的日出方向为正东,日落方向是正西,图示日出X,日落Y位置表示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为北半球冬至日,故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某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坚持观测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并作详细记录。以下是6月22? (夏至日)观测记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 观测时刻(北京时间) | 3:50 | …… | 11:20 | …… | 18:50 |
| 太阳高度 | 0゜ | …… | 73゜26’ | …… | 0゜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立杆测影求地理坐标的问题,思路为依据经度和地方时的关系求经度,依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求纬度。关键是找到当地正午的时间(观测时间)和太阳高度。表中两个太阳高度为0°的时刻应为日出日落的时间,可知昼长15小时,半昼长7小时30分,3:50加上7小时30分,正好为11:20。可知当地正午时,120°E为11:20 ,当地比北京地方时早40分,经度偏东10度,为130°E。又知当地正午太阳高为73°26′,直射点纬度为23°26′N,依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可知当地纬度为40°N。
小题2:上题已知当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早40分钟,北京时间6时,当地地方时6:40,6:40日出,可知当地(40°N)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故D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