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6:56:49
1、单选题 下图为“云南路南石林不同植被下土壤空气中CO2浓度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小题1:如果水分条件相同,那么图中哪种植被下的土壤、岩石最易被溶蚀: (?)
A.无植被耕地
B.人工草坡
C.柏树林
D.天然草坡
小题2: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重,最终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沙化
B.泥石流
C.石漠化
D.滑坡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图中人工草被土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最高,如果水分条件相同,则二氧化碳浓度高,酸性强,岩石容易被溶蚀。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西南地区植被一旦被破坏,则水土流失严重,山体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读我国某种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分析图中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图示地区的原因,并阐明其主要的防治措施。
参考答案:
原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城市密集,交通发达释放酸气多;南方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释放酸气多;地形以丘陵为主,酸气不易扩散;南方的土壤呈酸性、大气颗粒均呈酸性,对大气和雨水中形成的酸缺少足够的中和。
(4分)措施:改善能源消费结构,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积极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控制机动车污染,以及工业污染;建立酸雨防控区,加强管理等。
本题解析:
读图,根据海陆轮廓判断,图示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东部地区城市密集,交通发达,释放酸气多。我国南方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释放酸气多。南方地形以丘陵为主,工业生产在山谷中,酸气不易扩散。南方的土壤呈酸性、大气颗粒均呈酸性,对大气和雨水中形成的酸缺少足够的中和。所以南方许多地方发生酸雨危害。
要防治酸雨危害,首先要改善能源消费结构,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其次要积极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控制机动车污染,以及工业污染。第三,建立酸雨防控区,加强管理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状况图(左)、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坐标图(右)”,读图回答问题
1.左图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四阶段中,人口总数最多的是2.右图①、②、③、④四点所示人口增长特点与左图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基本对应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E.①一乙
F.②一丙
G.③一丁
H.④一甲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
1.图中显示四个阶段的出生率都大于死亡率,则自然增长率都大于零,人口呈逐渐增长态势,故处于最后阶段的丁人口最多。
2.根据右图中各点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计算出自然增长率;再结合左图各阶段的数值,可解此题。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四个地区荒漠化土地的分布图(阴影为荒漠化土地)。读图,回答小题。
小题1:有关图中荒漠化的形成因素,正确的一组是 ( )
A.甲—冻融作用 乙—盐碱化 丙—风蚀作用 丁—水蚀作用
B.甲—过度放牧 乙—盐碱化 丙—风蚀作用 丁—冻融作用
C.甲—冻融作用 乙—水蚀作用 丙—盐碱化 丁—过度樵采
D.甲—风蚀作用 乙—盐碱化 丙—过度垦殖 丁—水蚀作用
小题2:图中①②③④四城市降水由多到少依次排列为? ( )
A.②④①③
B.④②①③
C.④②③①
D.④①②③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首先根据图示经纬度、典型地理事物判断四个地区的位置,再根据其自然地理特征作出判断。甲是青藏高原,由于冻融作用形成荒漠化。乙是华北平原,这里易因盐碱化而形成荒漠化。丙是西北地区,风力侵蚀显著,形成荒漠化。丁是云贵高原东部,因水的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也容易形成荒漠化。
小题2:④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最多;其次是温带季风气候区的②;③位于非季风区,降水较少;①位于青藏高原的柴达木盆地,降水最少。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西部大开发中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据此完成18~19题。
18.青海湖的水位近年来持续下降,著名的“鸟岛”已成为半岛。其主要原因是(?)
A.利用湖水进行灌溉较多? 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C.其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 D.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19.为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 应减少资源的开采?② 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③ 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措施?④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参考答案:CB
本题解析:青海湖是内陆湖,其湖水主要来源于周边河流的补给,随着人口的增多,经济规模的扩大,对河水的引用量增多,从而流入湖泊的水量减少。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物质基础,保护环境是要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采。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