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6:55:06
1、综合题 (7分)读“世界水稻、小麦主要产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小麦主要分布在______ (温度带)地区。
(2)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A______、B_________、C______的降水丰富的地区。
(3)分析这些地区发展水稻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温带? (2) 东亚?南亚?东南亚?
(3)高温多雨或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种植水稻历史悠久)。(共3分,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均须答到,且至少答三点得满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旱,果实需人工采摘,可用作调料、药材。武都(位置见图 )素有“千年椒乡”之称,古书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据此完成下题。
小题1:与四川盆地相比,武都生产花椒的气候条件优越的主要原因有:
①纬度较高?②海拔较高?③位于夏季风迎风坡?④年温差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2:目前,武都花椒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不便
B.人力成本上升
C.土质退化
D.种植面积扩大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与四川盆地相比,武都纬度较高,地势较高气候相比四川盆地较为温凉,光照较强。而花椒喜光,耐寒,耐旱,武都更适合花椒的生长。选A正确。
小题2:武都花椒生产成本主要由生产资料的投入和劳动力的投入。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包括:交通费用上升;化肥、农药等价格上升;土地租金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选B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湖广熟,天下足”描绘了我国千百年来“南粮北运”的历史。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已悄然改变。北方松辽河产区和南方长江产区的粮食生产指标的变化,正是我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14分)
材料一:我国南北方地区粮食生产、耕地、水资源和人口情况
材料二: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占有量的变化
| 粮食生产指标 粮食产区 | 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 | 人均粮食占有量(千克) | ||||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
| 北方产区总计 其中:松辽河产区 | 53.9 11.5 | 67.3 19.7 | 85.1 31.9 | 328.4 366.5 | 400.7 495.2 | 421.5 569.5 |
| 南方产区总计 其中:长江产区 | 46.1 29.7 | 32.7 24.3 | 14.9 11.3 | 334.9 352.6 | 355.1 396.3 | 328.0 379.9 |
参考答案:
(1)南方(2分)?
(2)季风水田农业(2分)
(3)持续下降 (2分) 不断增长(2分)?
(4)城市化或工业化的推进占用部分耕地;(2分)
城郊农业的发展或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使得粮食作物占地面积缩小;(2分)
河网稠密,耕地破碎,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2分)
本题解析:
(1)从材料一中可知,我国北方地区人少地多,而南方人多地少,故我国南、北方地区人地矛盾更为突出的是南方地区。
(2)“湖广熟,天下足”,湖指湖南、湖北,广指广东、广西,由于当地产稻米,当稻米成熟的时候,全国就都有大米吃了。当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或者称为季风水田农业。
(3)根据材料二表中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松辽河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11.5,80年代为19.7,90年代为31.9;20世纪70年代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29.7,80年代为24.3,90年代为11.3。故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与松辽河产区相比,其变化特点是持续下降;同期,与南方产区相比,我国北方产区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特点是不断增长。
(4)南方产区长江三角洲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主要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占用了部分耕地;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变化,城郊农业改种粮为蔬菜、花卉或者建设成为出口农产品基地,使得粮食作物所占土地面积缩小;加上长江流域河网稠密,耕地破碎,地块又小,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图和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资料:
山东省寿光市总面积2180平方千米,人口104万。20世纪80年代以来,寿光市采用了冬暖式大棚种植蔬菜技术,引进诸多国外蔬菜新品种,应用了大量生产新技术。短短几年,蔬菜大棚面积发展到了70万亩,年产蔬菜30亿公斤。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蔬菜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个大中城市,并远销日、韩、俄等国。
寿光农业优势突出,农业先进技术和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5%和98%,科技对农业贡献率达58.6%,但为了提高蔬菜产量,过多使用农药和化肥对土壤和水源产生了一定影响。
(1)分析图7中信息,说出寿光市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区位因素。(答出三项即可得3分)
(2)根据资料和图中信息,说出寿光市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社会经济因素。(答出两项即可
得2分)
(3)蔬菜属于易腐烂产品,能够销往全国很多省市并远销日、韩、俄等国,需要?条件的改善和?技术的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寿光市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可以有?。
A.观光农业
B.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C.扩大用材林面积
D.生态旅游
E.提高草场利用率,增加畜产品产量
参考答案:(1)夏季高温多雨;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临近河流,有灌溉水源
(2)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生产历史悠久、市场广阔、科技支持(答出两项即可)
(3)交通 冷藏保鲜?(4)A? B? D(3分)
本题解析:(1)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可从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因素分析,注意结合区域实际。(2)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包括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和劳动力等。(3)蔬菜的保质期短,故其远距离销售应考虑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4)农业发展的发展应结合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模式,结合科技、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本概况并能结合我国区域农业生产的实际概况分析,注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可结合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地处非洲的甲国(如图)希望与中国展开合作,以缓解其粮食供应紧张问题,结合非洲略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图,回答38—40题。
小题1:为解决粮食问题,甲国政府在充分利用该国优势资源基础上,应促使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小题2:甲国发展以上农业地域类型,图中显示的其优势条件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地形平坦
C.水热条件充足
D.土壤肥沃
小题3:甲国与我国展开合作,主要是希望从我国引进
A.先进的农业生产机械
B.杂交水稻品种及生产技术
C.农业科技人才
D.优质的化肥、农药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B
本题解析:
小题1:虽是热带草原气候,但在夏季可以做到高温多雨,满足水稻喜温好湿的特性。
小题1:水稻的生长习性是雨热同期,好温喜湿。
小题1:杂交水稻是我国发明的优良品种。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