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6:53:02
1、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乡村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由图中信息可知
A.1980~2010年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
B.1950~2010年我国城市人口出生率一直大于乡村地区
C.在甲时间点,我国城市与乡村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同
D.房地产开发是我国城市人口比重上升的直接原因
小题2:关于我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10年后,城市化发展趋缓主要受逆城市化的影响
B.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C.随着经济的发展,中西部将会大量涌现城市群和城市带
D.积极促进乡村非农产业发展,加快乡村城镇化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城市人口比重曲线可以看出,1980—2010年城市人口比重上升的最快,所以A对。图中给出的曲线是人口比重,即农村人口或城市人口各自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不能表示人口出生率的大小,所以B错。同理,在甲时间点,只能表示城市人口比重和乡村人口比重相同,不能表示城市与乡村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同,C错。城市人口比重,也就是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只有经济水平提高了,城市化水平才能提高,房地产开发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发展的,不是直接原因,D错。
小题2:2011年底,我国城市化水平刚超过50%,与发达国家(超过70%)相比,城市化水平还很低。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逆城市化是发达国家城市化后期出现的现象。2010年后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是因为我国的惠农政策导致,惠农政策的实施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土地越来越值钱,有人是为了利益才改为农村户口的。导致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变慢,所以A 错。我国城市发展不协调,出现了少数特大城市,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城市问题,所以B错。我国西部人口少,地广人稀,不可能大量涌现城市群或城市带,C错。我国的城市政策是积极建设新型的城镇,加快乡村城镇化,提高城市化水平,所以D对。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5分)人口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对国家管理、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从1949年至今,我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与2010年进行过六次全国性人口普查。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和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的相关数据比较。
| ?比较项目 时间 | 0-14岁 | 15-59岁 | 60岁及以上 | 大学生人数(每10万人) | 城镇人口比例 |
| 第五次人口普查 | 22.89% | 66.78% | 10.33% | 3611 | 36.22% |
| 第六次人口普查 | 16.60% | 70.14% | 13.26% | 8930 | 49.68% |
参考答案:(15分)
(1)0-14岁人口比重明显下降;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明显上升;60岁以上老龄人口比重明显增加。(3分)
(2)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加重;人口素质仍然较低。(2分)
解决措施:适当放宽生育政策;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积极提倡优生;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技术事业。(4分)
(3)发展趋势:城市化水平有所提高。(2分)
原因: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由工业化推动城市发展;我国农业的发展,国家户籍政策的改革,促进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入城市。(合理即可,4分)
本题解析:
(1)如下表:0-14岁下降了6.29%,15-59岁增加了3.36%,60岁及以上增加了2.93%。 说明0-14岁明显下降,15-59岁和60岁及以上明显增加。
?
0-14岁
15-59岁
60岁及以上
第五次人口普查
22.89%
66.78%
10.33%
第六次人口普查
16.60%
70.14%
13.26%
相差
6.29%
-3.36%
-2.93%
(2)从人口比重变化可见60岁及以上增加了2.93%,说明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老龄化使社会负担加重,社会福利事业压力大;0-14岁比重仍比较大,说明人口增加仍较多,从大学生人数可见教育事业等压力大,水平不高,人口素质仍然较低。
解决: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加强教育与科技,积极提倡优生,提高人口素质,(答案中适当放宽生育政策可能会造成人口增长过快,对国家发展不利)。
(3)城镇人口比例从36.22%增加到49.68%,有大幅度提高,说明我国城市化水平有较大提高。
原因:随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化是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工业化推动城市发展;随农村改革的发展,增加了人口流动,国家户籍政策的改革,促进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入城市。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结合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分)
材料1: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本次普查结果显示:
全国总人口为1 339 724 852人(不包括港澳台),十年间增加了约7 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平均增长率下降了0.5‰。
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
材料2:我国总人口性别比已经由10年前的106.74下降为105.20;而出生人口性别比明显升高,达到了118.06。
1982~201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折线图
材料3:“2010年我国各地区占全国常住人口比重及变化图”。
(1)从甲图可以看出50多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的特点为(3分) ( )
A.不断加快 ? B.不断减慢
C.先加快,后减慢? D.先减慢,后加快
(2)结合甲图中的数据可以判断目前我国所处的人口增长阶段为(3分)? ( )
A.原始低增长阶段? B.高增长阶段
C.增长减缓阶段? D.低增长阶段
(3)材料2反映出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该人口问题会带来什么影响?(6分)
(4)根据材料3指出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并分析此种人口迁移带来的有利影响。(7分)
参考答案:
(1)C (2)D
(3)性别比例失调(偏高、升高) 造成将来部分男性结婚困难,危害社会秩序和安定,并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影响。
(4)主要方向: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有利影响:既满足了东部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口流出地区的收入水平,改善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发展条件。
本题解析:
(1)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可知1953~2010年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先加快、后减慢。
(2)根据图中数据可判断目前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低于1%,已处于低增长阶段。
(3)从材料2可以看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不断升高,这会对婚姻、就业和社会治安等带来不利影响。
(4)从材料3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常住人口比重在上升,而中、西部地区常住人口比重下降较大,这说明中、西部地区有大量人口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分别说明人口迁移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有利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四国某年人口变动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图中数据判断,人口增长属于原始型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下列关于乙国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快,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
B.人口增长快,加大环境人口容量
C.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缓慢
D.人口增长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中数据判断,甲为原始低增长阶段,乙为加速增长阶段,丙为增长减缓阶段,丁为低速增长阶段。符合的是甲。
小题2:乙国人口属于加速增长阶段,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对资源的需求量加大,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图为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瑞典五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在20世纪初期已成为人口老年型的国家是
A.英国和美国
B.美国和日本
C.日本和英国
D.法国和瑞典
小题2:在20世纪30~50年代人口的平均年龄较低的国家是
A.瑞典
B.美国
C.日本
D.法国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
小题1:老年人口的比重是衡量老龄化的直接标准,根据图示1900年的数据,法国和瑞典的老年人口比重最高,已成为老龄化国家。
小题2:根据图示1930—1950年前后,日本的老年人口比重最低,故判断其平均年龄较低。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