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7-03 06:53:0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乡村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由图中信息可知
A.1980~2010年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
B.1950~2010年我国城市人口出生率一直大于乡村地区
C.在甲时间点,我国城市与乡村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同
D.房地产开发是我国城市人口比重上升的直接原因
小题2:关于我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10年后,城市化发展趋缓主要受逆城市化的影响
B.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C.随着经济的发展,中西部将会大量涌现城市群和城市带
D.积极促进乡村非农产业发展,加快乡村城镇化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城市人口比重曲线可以看出,1980—2010年城市人口比重上升的最快,所以A对。图中给出的曲线是人口比重,即农村人口或城市人口各自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不能表示人口出生率的大小,所以B错。同理,在甲时间点,只能表示城市人口比重和乡村人口比重相同,不能表示城市与乡村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同,C错。城市人口比重,也就是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只有经济水平提高了,城市化水平才能提高,房地产开发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发展的,不是直接原因,D错。
小题2:2011年底,我国城市化水平刚超过50%,与发达国家(超过70%)相比,城市化水平还很低。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逆城市化是发达国家城市化后期出现的现象。2010年后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是因为我国的惠农政策导致,惠农政策的实施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土地越来越值钱,有人是为了利益才改为农村户口的。导致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变慢,所以A 错。我国城市发展不协调,出现了少数特大城市,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城市问题,所以B错。我国西部人口少,地广人稀,不可能大量涌现城市群或城市带,C错。我国的城市政策是积极建设新型的城镇,加快乡村城镇化,提高城市化水平,所以D对。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5分)人口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对国家管理、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从1949年至今,我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与2010年进行过六次全国性人口普查。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和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的相关数据比较。

?比较项目
时间
0-14岁
15-59岁
60岁及以上
大学生人数(每10万人)
城镇人口比例
第五次人口普查
22.89%
66.78%
10.33%
3611
36.22%
第六次人口普查
16.60%
70.14%
13.26%
8930
49.68%
?
(1)根据材料判断,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第六次人口普查不同年龄人口增长变化特点。(3分)
(2)根据材料分析我国目前存在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人口普查期间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及原因。(6分)


参考答案:(15分)
(1)0-14岁人口比重明显下降;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明显上升;60岁以上老龄人口比重明显增加。(3分)
(2)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加重;人口素质仍然较低。(2分)
解决措施:适当放宽生育政策;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积极提倡优生;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技术事业。(4分)
(3)发展趋势:城市化水平有所提高。(2分)
原因: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由工业化推动城市发展;我国农业的发展,国家户籍政策的改革,促进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入城市。(合理即可,4分)


本题解析:
(1)如下表:0-14岁下降了6.29%,15-59岁增加了3.36%,60岁及以上增加了2.93%。 说明0-14岁明显下降,15-59岁和60岁及以上明显增加。
?
0-14岁
15-59岁
60岁及以上
第五次人口普查
22.89%
66.78%
10.33%
第六次人口普查
16.60%
70.14%
13.26%
相差
6.29%
-3.36%
-2.93%
(2)从人口比重变化可见60岁及以上增加了2.93%,说明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老龄化使社会负担加重,社会福利事业压力大;0-14岁比重仍比较大,说明人口增加仍较多,从大学生人数可见教育事业等压力大,水平不高,人口素质仍然较低。
解决: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加强教育与科技,积极提倡优生,提高人口素质,(答案中适当放宽生育政策可能会造成人口增长过快,对国家发展不利)。
(3)城镇人口比例从36.22%增加到49.68%,有大幅度提高,说明我国城市化水平有较大提高。
原因:随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化是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工业化推动城市发展;随农村改革的发展,增加了人口流动,国家户籍政策的改革,促进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入城市。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结合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分)
材料1: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本次普查结果显示:
全国总人口为1 339 724 852人(不包括港澳台),十年间增加了约7 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平均增长率下降了0.5‰。

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
材料2:我国总人口性别比已经由10年前的106.74下降为105.20;而出生人口性别比明显升高,达到了118.06。

1982~201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折线图
材料3:“2010年我国各地区占全国常住人口比重及变化图”。

(1)从甲图可以看出50多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的特点为(3分) (  )
A.不断加快     ? B.不断减慢
C.先加快,后减慢? D.先减慢,后加快
(2)结合甲图中的数据可以判断目前我国所处的人口增长阶段为(3分)? (  )
A.原始低增长阶段? B.高增长阶段
C.增长减缓阶段? D.低增长阶段
(3)材料2反映出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该人口问题会带来什么影响?(6分)
(4)根据材料3指出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并分析此种人口迁移带来的有利影响。(7分)


参考答案:
(1)C (2)D
(3)性别比例失调(偏高、升高) 造成将来部分男性结婚困难,危害社会秩序和安定,并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影响。
(4)主要方向: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有利影响:既满足了东部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口流出地区的收入水平,改善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发展条件。


本题解析:
(1)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可知1953~2010年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先加快、后减慢。
(2)根据图中数据可判断目前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低于1%,已处于低增长阶段。
(3)从材料2可以看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不断升高,这会对婚姻、就业和社会治安等带来不利影响。
(4)从材料3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常住人口比重在上升,而中、西部地区常住人口比重下降较大,这说明中、西部地区有大量人口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分别说明人口迁移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有利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四国某年人口变动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图中数据判断,人口增长属于原始型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下列关于乙国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快,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
B.人口增长快,加大环境人口容量
C.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缓慢
D.人口增长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中数据判断,甲为原始低增长阶段,乙为加速增长阶段,丙为增长减缓阶段,丁为低速增长阶段。符合的是甲。
小题2:乙国人口属于加速增长阶段,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对资源的需求量加大,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图为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瑞典五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在20世纪初期已成为人口老年型的国家是
A.英国和美国
B.美国和日本
C.日本和英国
D.法国和瑞典
小题2:在20世纪30~50年代人口的平均年龄较低的国家是
A.瑞典
B.美国
C.日本
D.法国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
小题1:老年人口的比重是衡量老龄化的直接标准,根据图示1900年的数据,法国和瑞典的老年人口比重最高,已成为老龄化国家。
小题2:根据图示1930—1950年前后,日本的老年人口比重最低,故判断其平均年龄较低。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