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6:46:46
1、单选题 45°纬线穿越右图所示地区,a为经线,某大陆L地的观测者,于3月21日10时(L地地方时)看到太阳从山顶M升起。据此回答下面各小题。
【小题1】M位于L的( )
A.正东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小题2】若观测者从L地沿图上虚线步行至M,那么观测者步行的距离约为( )
A.1260米
B.1720米
C.1830米
D.24lO米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题意可知L看见太阳是从M方向升起,可推出M位于L的东面,又知a是经线,经线指示的是南北方向,可确定为东南方向。
【小题2】此日为春分日,太阳升起时地方时应为6点,地方时10点升到山顶M,太阳视运动速度为15度每小时,那4小时就是升起了60度,那么L点和M点的高差为860米,仰角用60度计算,用三角函数计算,斜坡距离与A最接近。
考点:等高线。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具有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特点的气候类型是
[?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1.该日最可能出现在2.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移动的直接因素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E.夏季风的强弱
F.冬季风的强弱
G.太阳直射点移动
H.厄尔尼诺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像判断,我国东部地区的某经线在华北地区出现了沙尘,可判断为冬春季节,排除C、D;在东北地区出现了小雪、小雨、大风;可进一步判断为4月故选B。.
2.影响我国雨带移动的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夏季风强,雨带移动速度快,造成南旱北涝;夏季风弱,雨带移动速度慢,造成南涝北旱。选择A项。
考点:本题考查本题考查我国的天气现象判断和影响我国雨带移动的原因。
点评:本题以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为载体,考查我国的天气现象判断和影响我国雨带移动的原因。该图的判读结合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首先要求考生对于天气符号比较熟悉,其次要求考生要具备一定的空间定位能力考查我国的天气。我国雨带移动的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属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准确识记。同时学生也应掌握我国雨带移动的规律。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下表是南方我国某地区1961—1990年气候资料,根据要求回答题
|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平均气温(℃) | 14.4 | 14.6 | 16.8 | 20.8 | 24.1 | 26.5 | 28.4 | 28.3 | 26.4 | 23.3 | 19.8 | 16.2 |
| 降雨量 (毫米) | 103.3 | 192.6 | 211.9 | 127.9 | 214.4 | 200.4 | 113.2 | 117.2 | 151.3 | 104.3 | 96.6 | 81.0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直接根据表示资料,该地区1月温度接近15°C,且终年降水量丰富,尤其集中于春季,故与A图最符合。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该地区最低月温在15°C以下,降水量集中于春夏季节,且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故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其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点评:本题难度低,属于图文转换试题,学生只要能抓住表格的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并比较选项中各图的气温、降水分布信息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为某月某日气压(单位:百帕)形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日我国东部沿海航运安全隐患较大的航段是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E.甲地的自然土壤是水稻土
F.乙地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是气温
G.甲地此时应该处于冬春季节
H.丙海域海冰厚度可能比较大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之为风,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②处等压线密集。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根据题目中的等压线数值判断,陆地气压较高,气温较低,为北半球冬季。水稻土是我国南方地区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土壤;乙地区位于华北地区,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