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6:46:05
1、单选题 为了加强三个经济地带的互补与合作,应从东部地带向中西部转移的工业类型是:
①劳动密集型 ?②资金密集型 ?③资源密集型 ?④技术密集型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根据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不同,原料重量大于产品重量,或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的为原料指向型工业;产品重量大于原料重量,或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为市场指向型工业;工业生产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为动力指向型工业;生产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较多的是廉价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投入较多的是技术指向型。我国中西部相对于东部地区的优势条件是大量廉价劳动力和资源丰富。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该图,完成问题。
小题1:图示地区工商业发达的原因是( )
A.纬度较低,热量丰富
B.紧靠海洋,用水方便
C.农业发达,粮食充足
D.海陆交通十分方便
小题2:B地区地理环境的特点是( )
A.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
B.年降水量在1 000 mm以下
C.水田集中连片
D.温暖时期较长
小题3:图示地区所临海洋是( )
A.黄海与渤海
B.东海
C.黄海与东海
D.南海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轮廓可知,该地的长三角地区,通江达海,海陆交通便捷,促进工商业发达。选择D项。
小题2:B在太湖平原,位于长江以南,排除法可知D是正确的。
小题3:根据海陆位置可知该地位于黄海和东海之间。选择C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区域的开放程度越高,区域内部的自然条件差异越大。
[?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下图是我国 30°N 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5 分)
(1)比较剖面线上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
东部降水?西部降水(大于、小于、等于)
主要影响因素:?、??(6分)
(2)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相比,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的是?,
原因有?。 (6 分)
(3)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分析发展该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
?。 (8 分)
(4)你认为拉萨河谷地种植水稻是否可行?简要分析理由。 (5 分)
?
?
参考答案:
(1)东部多西部少、地形?海陆位置(大气环流)(6分)
(2)四川盆地?阴雨天气多(雾天多、云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6分)
(3)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市场广阔;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等(8分)
(4)不可行,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水热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5分)
本题解析:
(1)我国30°N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从地形、大气环流和海陆位置方面分析。
(2)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年太阳总辐射量差异主要和地形有关。
(3)长江中下游平原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发展该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市场广阔;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等。
(4)拉萨河谷地种植水稻不可行,主要原因是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水热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30°N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年太阳总辐射量差异及原因、长江中下游平原生长水稻的优越的社会经济条件、拉萨河谷地种植水稻不可行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我国许多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衡,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因此需要大规模的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读“我国部分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不同的资源类型,其中序号③、④分别为西气东输一线、二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小题1:序号对应调配的资源类型及其叙述,正确的是
A.①——西电东送,北、中、南三线均为水能发电
B.②——南水北调,其东线工程水量最丰富,但全程需抽水北上
C.③——西气东输一线,西起新疆轮南,东至长江三角洲
D.④——西气东输二线,主气源地来自中亚国家,目标市场以珠三角为主
小题2:下列有关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其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黄淮海平原缺水已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南水北调的唯一受水区
B.黄河、长江和珠江(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将资源优势可转化为经济优势
C.西气东输二线可增强我国能源供应安全,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实现共赢
D.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只能缓解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
参考答案:
小题1:CD
小题2:A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