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6:45:45
1、单选题 下图是“某年某种作物的各国产量分配图”,读图完成下题。
1.该种农作物是2.该种农作物在我国大陆上主要分布在
A.小麦
B.棉花
C.甘蔗
D.稻米16
E.东北地区
F.西北地区
G.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H.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1.水稻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2.水稻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自然条件,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橄榄油被称为“液体黄金”。读2008~2009年世界橄榄油主产国产量比例示意图,完成问题。
1.由此推断橄榄树理想的生长环境2.西班牙除了产橄榄外,还盛产
A.全年高温多雨
B.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冬天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E.小麦、甘蔗
F.玉米、可可
G.水稻、荔枝
H.柑橘、葡萄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橄榄树分布多的位置都是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区,所以其生长环境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亚热带型的作物还有柑橘、葡萄。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读图“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据此回答问题。
1.我国冬小麦最主要产区及其农作物熟制的叙述,正确的是2.导致R地和Q地等值线延伸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陕甘宁地区一年一熟
B.冀鲁豫地区两年三熟
C.云贵川地区一年两熟
D.鄂湘赣地区一年三熟
E.纬度和地形
F.纬度和距海远近
G.地形和季风环流
H.距海远近和季风环流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的省区轮廓图及其冬小麦的种植北界、收获的日期等值线不难看出甘肃和云南不是我国的冬小麦的主产区,同时,排除选项A C ,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鄂湘赣所在的地区农作物不可能一年三熟,排除选项D , 我国的小麦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冀鲁豫地区是属于暖温带地区,农作物是两年三熟,故选B
2.图中的R处的等值线基本与纬线平行,其影响因素主要是纬度因素,Q所在地基本是我国的横断山区,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等值线基本与等高线平行。故选A
考点:中国气候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对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比较熟悉,强调所学的知识的迁移与重组,难度比较适中。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某地土地利用现状示意图,完成下题。
1.①城镇中最适宜布局2.②地距离城镇为2千米,从经济效益看,下列作物最适宜种植的是
A.钢铁厂
B.棉纺厂
C.化工厂
D.炼铝厂
E.小麦
F.水稻
G.蔬菜
H.甜菜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工业布局。根据该城镇周围具有大量的棉花地,棉纺厂对环境的污染较小,所以城镇适合布局棉纺厂。钢铁厂、化工厂以及炼铝厂对环境污染大,不适合在城镇中布局。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②的距离城镇较近,适合发展城郊农业。应该发展蔬菜种植。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表示某地农业生产投入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小题。
1.影响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2.图中④阶段比③阶段更有利于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因为
A.自然条件的变化
B.市场需求的变化
C.科学技术的发展
D.国家政策的变化
E.引进了新的蔬菜品种,更适合在当地种植
F.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了蔬菜产量
G.减少温室大棚使用,提高了经济效益
H.减少了化肥、农药投入,促进了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该地农业地域类型从生长小麦转变为生长蔬菜,主要是市场需求的变化造成的,市场需求决定了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正确答案选B。
2.对比阶段③和阶段④的变化,减少了化肥、农药投入,加大了科技的投入,促进了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这样做更有利于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主要考查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1.农业区位的含义: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环境;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关系。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2.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土地价格、资金、管理
技术条件:冷藏、保鲜技术、良种、化肥、机械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