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题《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六)

时间:2019-07-03 06:40:1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导致城市地面下沉的原因有:
①?人口、工厂的增加,大量抽取地下水 ②地震频繁,引起地壳下降运动?③城市高大密集建筑的重压?④城市为避免雨水过多渗透二增加隔水措施 ⑤城市居民在自家庭院设置特殊甬路,让雨水不断渗入地下?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 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过度抽取地下水是造成城市地面下沉的直接原因。地下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它调节雨季和旱季水资源的供应。因而,适度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对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繁荣起着积极的作用。另外,地下水还起着平衡地面的作用。正是由于地下水的存在,地面上的自然压力作用于地壳,遇到岩层空隙中的地下水,就会产生反作用力作用于地面,从而保持了地面的平衡。不断地抽取地下水后,岩层空隙中的水流失了,地面受压力后就会发生下沉的现象。雨水回灌是补救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如果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则太阳日冕抛射出的大量带电粒子流击中地球磁场,产生了强“磁暴”。这样,不少地方可能会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据此回答小题。

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1.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可知,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于图中的2.除美国外,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E.英国、墨西哥
F.加拿大、挪威
G.意大利、西班牙
H.印度、巴基斯坦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带电粒子流属于太阳风,故主要来自日冕层,A为光球层,太阳活动为黑子;B为色球层,太阳活动为耀斑和日珥。
2.极光只有在高纬地区的夜空中才能看到,而挪威和芬兰都位于高纬地区。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及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太阳外部结构及相应太阳活动。学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即可。
太阳活动类型
概念
意义
周期
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
光球层上出现的暗黑斑点
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11年
1.引起电离层扰动
2.产生磁暴现象
3.产生极光现象
影响大气状况
耀斑
色球层上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
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下图示意 1992 年 10 月一 2007 年 5 月我国某海域海平面的月变化和年变化,回答下列 问题。

(1)说出该海域海平面 的时间变化特点。(5分)
(2)简述该海域海平面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6 分)


参考答案:
(1)(2分)夏季高,冬季低(3分)1997-2007年海平面是波动上升的趋势(2分)
(2)淹没沿海低地;加剧风暴潮、洪涝灾害;引起海水入侵,恶化沿海水质;破坏海岸湿地等生态环境(任答3点6分)


本题解析:
(1)时间变化由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二方面:从图中可以看出:(季节)海平面夏季高,冬季低;(年际)海平面呈波动上升的趋势。
(2)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影响:淹没沿海低地;加剧风暴潮、洪涝灾害;引起海水入侵,恶化沿海水质;破坏海岸湿地等生态环境。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显示了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判断2.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3.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直接减弱的主要是
A.①②③曲线依次表示雪线、降水量、气温
B.多年平均雪线在南半球低纬地区最高
C.中纬地区雪线与降水量的变化基本一致
D.高纬地区雪线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E.全球各地降水减少
F.低纬度山地雪线下降
G.高纬度农业产量增加
H.中纬度温度带北移
I.大气逆辐射
G.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作用


参考答案:1. B
2. C
3. C


本题解析:试题解析:
1.雪线高度取决降水量和蒸发量,在赤道地区,受赤道低压的影响,降水量极大,雪线低,而在30°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温高,降水量少,雪线高,判断①雪线;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增高而递减,故图中②气温;在赤道地区,受赤道低压的影响,降水量极大,在30°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降水量少,60°附近受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降水较多,③降水。排除A;图中看三线的变化趋势,中纬度雪线高度下降,而,降水量在50°—60°降水量增加,排除C;在北半球高纬地区,图中看出雪线的高度有上升的趋势,气温继续下降,排除D。图中看出在南半球20°附近雪线达到6000米,为最高值。故选B。
2.全球气温不断上升,对地球影响非常大,水循环、水资源、热量、自然景观都有影响。高纬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中纬度降水量减少,排除A;低纬地区由于气温升高,雪线的高度上升,排除B;全球气温上升,热量增加,南半球温度带南移,北半球北移;全球气温上升,高纬地区气温升高,热量增加,蒸发量多,降水增多,粮食产量上升,故选C。
3.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大量吸收热量,使得气温升高。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对热量的吸收,而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故选C。
考点:考查全球气候变化、气压带和风带等知识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2009年3月28日,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活动在全球展开。全球上千个城市,在当地区时20点30分至21点30分这一个小时里,依次熄灭电灯、关闭电源。读下图并结合材料,回答题。

小题1:活动当天,按照20点30分来临的顺序,各城市依次熄灭电灯。图中五城市熄灭电灯的顺序是(?)
A.旧金山—惠灵顿—莫斯科—雅典—伦敦
B.伦敦—雅典—莫斯科—惠灵顿—旧金山
C.伦敦—旧金山—惠灵顿—莫斯科—雅典
D.惠灵顿—莫斯科—雅典—伦敦—旧金山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中有四个城市位于东半球
B.伦敦与雅典的气候特征一致
C.雅典和惠灵顿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相近
D.莫斯科与旧金山昼夜长短变化幅度一致
小题3:该活动已经开展了三年,目的是转变民众对于碳排放的态度,抑制全球性环境问题。其应对的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是(?)
A.臭氧层破坏
B.全球变暖
C.酸雨
D.荒漠化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题干信息“地球一小时”在当地区时20点30分至21点30分这一个小时里,依次熄灭电灯、关闭电源,故结合地方时早晚的基本规律:越往东地方时越高,东十二区区时最早,故判断D项正确。
小题2:东半球的范围为20°W--160°E,结合图示的经度位置确定,有三个城市位于东半球,A错误;伦敦位于西欧,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终年温和湿润,雅典位于地中海沿岸,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B错误。雅典和惠灵顿的纬度位置相当,故正午太阳高低压年变化幅度相近,C正确;莫斯科 的纬度位置明显高于旧金山,故D错误。
小题3:“地球一小时”的直接目的是提倡节约能源,而大量使用矿物能源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直接原因,故节约能源是为了缓解全球变暖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全球地方时分布的基本规律,并结合全球气候类型、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和全球环境问题等基本知识内容,注意结合选项逐一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