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6:39:33
1、单选题 国际日期变更线(大体沿180°经线南北延伸),如果该线的东侧是2009年12月31日14:00,则该线西侧的时间应该是
A.2009年12月30日14:00
B.2010年1月1日14:00
C.2009年12月31日15:00
D.2010年1月1日15:00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东12区到西12区日期减去1天,从西12区到东12区日期增加1天。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1.我国某中学校庆日(9月5日),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区域并向哪个方向移动:2.当太阳直射点由①向②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射点位于①-②之间,并向北移动
B.直射点位于②-③之间,并向南移动
C.直射点位于③-④之间,并向南移动
D.直射点位于④-⑤之间,并向南移动
E.该校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变小
F.地球公转速度由慢变快
G.北京白昼时间由长变短
H.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9月5日位于秋分日之前,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即②-③之间。
2.图示①为春分日,②表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故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高纬地区没有极昼极夜现象;而②夏至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D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甲、乙两处的昼夜分布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地球公转至甲处,此时北半球正处于____(1月、7月)附近,甲处放大图为________(南极、北极)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为_______时针转,放大图中弧线AC为昼夜的分界线,其名称为_______。
(4分)
(2)地球公转至甲处,甲处放大图中A、B、C三点的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为________,地球由甲公转至乙处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_____(快、慢),广州的白昼将逐渐变______(长、短)。(3分)
(3)地球公转至乙处时,乙放大图中E点的白昼长为________小时,D点的日落时刻为__________。
(2分)
(4)地球公转至乙处时,乙放大图中D、E、F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序为__________;若图中F的纬度为75°N,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________ ,E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_______。(3分)
参考答案:(1)7月?北极?逆?晨昏线(昏线)(4分)
(2)CAB?快?短(3分)
(3)12? 16:00(2分)
(4)EDF?15°S? 75°(3分)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乙处的晨昏线分布特征,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故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季,而甲处则北极地区应出现极昼现象,即图示应为北极上空俯视图,故判断此时应为北半球夏季,即7月附近。地球自转方向“北逆南顺”。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图示顺着自转方向经过AC弧线,则即将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故判断为昏线。(2)甲图为北半球的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全球昼长分布的一般规律:越往北昼越长。地球公转速度的规律:地球公转经过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经过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故从甲7月初到乙1月初,则公转速度逐渐加快。7月初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故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3)图示E点位于赤道上,终年昼长12小时,D点位于昏线上,此时为日落时间,根据图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E点的地方时为18点,可计算D点的地方时为16时,即D点16时日落。(4)图示乙地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为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根据D、E、F三地距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距离的大小可判断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图示F点所在位于与晨昏线相切,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度互余,故可计算此时太阳直射点纬度为15°S。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当地纬度的距离),可直接计算。
点评:本题属于地球运动的常规考点,自然地理的主干知识,基础性强,解题的关键是能根据晨昏线图示判断二分二至日位置,并结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昼夜长短分布、时间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等内容,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加强读图训练和方法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时(?)
A.副极地低压被大陆冷高压切断
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热低压切断
C.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D.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为7月初,北半球的夏季,则北半球大陆上热而形成热低压,则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A项为北半球冬季时;C项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亦为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故错误;D项也是在北半球冬季时,大陆上形成冷高压,切断副极地低压,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故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中甲、乙、丙、丁将轨道均分成四等分,读图回答6—8题。
小题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多的一段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小题2:2009年7月22日发生日全食,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小题3: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P点时?(?)
A.合肥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
B.我国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季节
C.北半球昼短夜长,昼渐长
D.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速度。根据图示太阳的位置和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判断,此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快,则丙丁之间包含地球公转运动的远日点,公转速度慢,花费时间长。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7月22日位于夏至日之后,图中地球较为接近冬至日,所以丁地接近夏至日。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3:P时位于冬至日之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且往北移动。则北半球昼短夜长,昼渐长。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