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6:37:25
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2001
年2月1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院士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表彰他在杂交水稻研究和推广方面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材料二?水稻喜水、热,在生长季节需水量很大,要求田地平整,排灌方便。与其他农业类型相比,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来精耕细作。水稻单产很高。
材料三?亚洲水稻主要分布区、年降水量、人口密度分布图。
(1)读图(1),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的地区有??。(2分)
(2)读图(2)、图(3),上述地区发展水稻生产的优势条件有:(6分)
①气候方面:?。
②地形方面:?。
③社会经济:?。
(3)本地区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的气象灾害是?,原因是?
?,应采取的措施是?。(3分)
(4)读图(2)可知,中南半岛、印度半岛西部降水较东部丰沛,其主要原因是本地区夏季盛行?风。(1分)
参考答案:
(1)东亚、东南亚、南亚
(2)①夏季(或全年)高温多雨,雨量充沛;
②多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排灌方便;
③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有精耕、细作的传统经验。
(3)旱涝灾害频繁?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兴修水利工程
(4)西南季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1.该气候类型在世界上分布最典型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2.该农业地域类型在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①该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
③劳动力丰富
④机械化水平低3.该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乳畜业
E.①②
F.②③
G.③④
H.②④
I.内蒙古高原
G.珠江三角洲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
东北平原
参考答案:1. D
2. A
3. C
本题解析:1.根据气候特征可知,该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发展乳蓄业。选择D项。
2.乳蓄业的区位因素有:(1)自然因素是气候温和,多雨多雾,光照少,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2)城市化水平高,对乳畜产品需求大。市场广阔。选择A项。
3.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选择C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农业区属于“生态农业”的是
A.古巴甘蔗园
B.美国的棉花带
C.印度黄麻产区
D.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生态农业的含义可知,保持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发展农业,所以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属于生态农业。选择D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2004年10月,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现场实测结果表明:稻谷结实率达95%以上,每亩高产847公斤,并筛选出适合华南地区种植的两个中国新型香米新品种。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水稻种植业的自然因素是
A.人口众多
B.高温多雨
C.市场广阔
D.交通便利
小题2: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A.南美洲
B.欧洲
C.北美洲
D.亚洲
小题3:我国推广超级高产杂交水稻的重要意义是
A.开拓国际市场
B.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C.发展农业技术
D.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地位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小题1:注意“自然条件”;
小题2:图示反映,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于亚洲;
小题3:“超级高产杂交水稻”属于培养良种,利于提高单产。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图8是我国甲乙两省2005年农业产值结构图,图9是两省耕地面积变化图。按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从乙省会到甲省会最短铁路线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2)2000-2005年期间,两省耕地变化的共同趋势是_____________。两省耕地变化绝对量较大的省是_______(省名)。变化率较大的省是_______(省名)。
(3)分别说明导致两省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指出甲省在耕地保护中应采取的最主要措施。
(4)简要说明两省农业结构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自然原因。
参考答案:(1)变化规律:由少到多。原因:距海越来越近,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强
(2)耕地总量下降; 青海?江苏
(3)原因:甲省因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乡建设占用大量耕地;乙省为防治生态环境退化,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使耕地减少。?措施:严格控制城乡建设占用耕地,科学合理地利用耕地。
(4)差异:甲省以种植为主,畜牧业和渔业也占重要地位;乙省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也占重要地位,渔业比重低。
原因:甲省平原地形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水域面积广;乙省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土壤贫瘠、草原面积大、耕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
本题解析:通过两省的轮廓、经纬度位置,结合主导农业部门,可以分析出,甲省为江苏省,乙为青海省。(1)从乙省会到甲省会最短铁路线为从西宁到兰州的兰青线,从兰州到连云港的陇海线,方向是自西向东,距离海洋越来越近,降水逐渐增多。(2)从图9可以看出两省耕地面积都在缩小,2000-2005年期间,江苏省减少了约150单位,变化率为150/650=23%,而青海省减少了约225个单位,变化率为225/5000=4.5%,可见,变化绝对量大的是青海省,变化率大的是江苏省。(3)江苏省位于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吸引了众多的人口迁入,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高,发展快,占用了大量耕地,而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主要产业是畜牧业,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问题,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国家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耕地面积减少了,林地和草地面积增加。(4)江苏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属于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地势低平,河湖众多,适宜发展种植业、渔业和以粮食为饲料的养殖业。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降水少,渔业比重小,农业特点是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