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6:26:39
1、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从浙江出口到欧美的香菇原来走海运至少要半个月时间,影响到香菇新鲜度。而浙江磐安一菇农在美国加州摩根山农业菇类种植场承包了2公顷,请了8名墨西哥人种植香菇。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他将接种、发菌等工序在国内完成,再将培育好的菌棒运到美国,采摘的香菇直接通过当地的销售企业销售,使美国消费者能吃到当天采摘的鲜香菇。
材料二 将78%的杂木屑、20%的麦麸、1%的糖、1%的石膏均匀混合,装入塑料袋,经过一系列技术处理后,再接上菌种就做成了菌棒。
(1)加州的农业生产居美国第一,果蔬生产占美国的一半。上图左上角是加州两个城镇的气候资料,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该地发展农业的优势与劣势。(8分)
(2)试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分析浙江菇农去美国承包菇类种植场这一经营方式的合理性。(12分)
(3)对于我国浙江向日本和韩国大量出口香菇菌棒,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8分)
参考答案:
(1)优势:加州为地中海气候,热量和光照充足。劣势:夏季气温高而降水少,容易发生旱灾。
(2)利用了美国现有的农业基础(农业菇类种植场),雇用了相对廉价的墨西哥劳动力,利用了美国的销售公司进入市场,通过原料和技术的输出,发挥了各个生产环节的优势,降低了生产成本,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赞同。理由:浙江夏季高温多雨适合菌类生长;生产菌棒的原料较丰富;劳动力充足,可以增加就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不赞同。理由:菌棒的原料是杂木屑,生产菌棒要消耗大量的林木,不利于浙江的森林保护,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本题解析:
(1)注意从水热配合方面分析。
(2)侧重于投入的社会经济因素,最终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本题属于开放性题,可以从劳动力、原料、生态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改革开放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下表反映的是2007年环渤海地区及全国的重工业比重和能源、水资源利用状况。读表,回答(1)~(2)题。
(1)与全国相比,环渤海地区在资源利用方面有什么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地区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特点:能耗较高,水耗较低。原因:重工业比例较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高。
(2)环境污染加剧,能源紧张,生产成本提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该表分别为我国四个大地形区四地的气候资料,读表格数据回答问题。
1.下列选项中,序号、自然带、农业类型正确的组合是2.四地及其主要旅游资源组合正确的是
A.①—高山高原草地带—坝子农业
B.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水田农业
C.③—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旱地农业
D.④—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河谷农业
E.①雪域高原、坎儿井绿洲
F.②窑洞梯田、荷塘月色
G.③民族风情、喀斯特地貌
H.④炎黄故里、井岗红都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及农业生产。
1.根据四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判断,①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农业生产应为河谷农业;②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故农业生产以水稻种植业为主;③位于云贵高原,特色农业生产为坝子农业;④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故以旱地农业生产为主。
2.结合上题的结论。坎儿井绿洲为新疆的特色,不符合①地;窑洞梯田位于黄土高原,不符合②地;井冈红都位于江西,不符合④地,故选C项。
本题难度:困难
4、多选题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
[? ]
A、从全局上看主要是为了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B、为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东部地区应该向西部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C、为促进西部发展,东部应向西部提供发展所需的所有资金
D、西部应利用大量富余劳动力发展高技术产业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问题。1.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2.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3.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湖滩面积大,水浅
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
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E.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F.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G.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H.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I.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G.围湖造田
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参考答案:1. A
2. C
3.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鄱阳湖成为候鸟栖息地,条件在于:气候(纬度地、气候适宜,适于越冬)、湿地面积广、滩涂、浅滩等鸟类活动的场所多。
2.“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反映出湖区水域覆盖面积的变化,可从水量、水位的变化进行分析。鄱阳湖属于亚热带地区,河道很少结冰,更不要说封冻了,A错;湖底平坦,冬季入湖水量少时,湖面仍是面状轮廓,只不过面积比夏季小点,不会只形成线状,选项B错;只有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夏水位差异明显时,才有线与面的差别。选项C正确。
3.“湿地减少”、“湖泊面积减少”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受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影响,但人为原因占主导,即:围湖造田、湿地开发或引水灌溉致使湖水水量下降。
考点:该题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原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取信息迁移思考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