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6:21:26
1、单选题 图为华北某城市功能区和等时线示意图。图中等时线是指汽车从城市P点向外行驶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读图回答问题。
1.从P点出发,车速最快的去向是2.与图中甲、乙、丙、丁四类城市功能区依次对应的是3.对该城市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是
A.东
B.南
C.西
D.北
E.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绿地
F.商业区、住宅区、绿地、工业区
G.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绿地
H.工业区、住宅区、绿地、商业区
I.钢铁厂
G.印染厂
机械厂
化肥厂
参考答案:1. B
2. C
3.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规划。
1.车速越快的方向,则等时速线离市中心距离越远;四个方向同一等时速线距离市中心最近的是南面。
2.市中心乙适宜布局商业区;市中心的周围丙适宜布局住宅区;工业区适宜布局在城市的边缘甲。绿化带布局在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
3.钢铁厂布局在了河流的上游,冬季风的上风向,会对城市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在城市中,不同地段担负着不同的职能,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如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形成的区位条件不同。据此回答问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城市功能区特点的是2.随着城市的发展,在市区内的工业企业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3.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是
A.功能区是指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
B.在同一功能区内,既有它的主要功能,也可兼有其他功能
C.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
D.每个城市都只有一个商业区、一个工业区和一个住宅区
E.为了促进市区外缘经济的发展
F.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G.为了拓宽原有城市的地域范围
H.避免市区内工业过度集聚,竞争性增强
I.交通通达度
G.知名度
收入
宗教信仰
参考答案:1. D
2. B
3.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
1.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如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等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故D项错误。
2.工业区向城市边缘转移,地价低,降低生产成本,且可减少对市中心的环境污染,利于保护城市环境。故选B项。
3.城市内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主要是由于收入高低的差异。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该图是2010年北京某民意调查公司对房地产价格调研后绘制的“影响该地区住房价格因素的权重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该地区二手房价格受交通条件的影响权重为6.42%,新房价格受交通条件的影响权重为0.67%,影响程度均没有现实生活中想象的那么重要。这可能是因为该地区2.有关该地区房地产管理与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密集
B.环境质量好
C.交通便利
D.外来人口多
E.人口状况对二手房、新房的影响权重差异较小
F.房地产开发商十分关注环境质量
G.地理位置对二手房、新房价格的影响权重差异较大
H.基础设施决定二手房价格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在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交通十分发达,无论工业布局还是住房建设,交通已经不再是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故选C,
2.从图上的数据可以直接排除选项A? C。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在住房的选择方面,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环境因素、地理位置是人们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当然价格主要是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故选B
考点: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把人们现实生活中最为关切的住房问题选择纳入考生的视线范围,考查考生把所学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考生感到 “地理就是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试题的时代特征明显,难度也中等。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1—2题。
1、当时的地质年代是
[? ]
A、古生代
B、元古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2、该地质年代主要植物为
[?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孢子植物
D、海生藻类
参考答案:1、C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某地区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数量变化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有关该地图示时期城市人口与发展状况,叙述正确的是2.城市化对城市水循环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90 年之后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B.乡村人口比重1978 年最低
C.2000 年城镇人口比重超50%
D.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E.不透水面积增加,使蒸发量下降
F.地表植被减少,使下渗量增加
G.城市热岛效应,使降水量减少
H.建筑物增加,使地表径流量减少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结合图例读图可以看出,1990之后城市人口数量在不断上升,城市人口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并没有发生逆城市化现象,故答案A错误,1978年乡村人口比重为912÷(321+912)=74.0%,而2007年乡村人口比重为1275÷(1275+820)=60.9%,显然1978年高于2007年,故答案B错误,2000年城镇人口比重为624÷(1225+624)=33.7%,低于50%,故答案C错误,读图可以看出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大,可以推断城镇人口必中不断上升。
2.城市化使城市区域植被减少,土地硬化面积加大,继而使下渗量减少,故答案B错误,大量降水迅速汇入河流,形成径流,径流量增加,故答案D错误,从而使蒸发量下降,所以答案选A,城市热岛效应是空气对流加强,城市降水量增加,答案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