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6:21:06
1、单选题 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13年11月7日在上海启程,奔赴南极执行为期155天的科考任务。此次科考的重中之重,是在南极内陆地区建立我国第四座科考站—泰山站。此外,考察队员将在罗斯海地区,为我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选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M地常年盛行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小题2:若某科考队员于某日北京时间13时30分在M地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当他再次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的时间间隔是
A.19小时
B.21小时
C.22小时
D.24小时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从M地的纬度位置看,是在极地东风带控制范围内,南半球的极地东风为东南风。故选A。
小题2:图中M地的经度为600W,北京时间13时30是1200E的地方时,根据经度差与时间差的关系,此时M地的地方时为1时30分,0时以后太阳位于地平线上,应为当地日出时刻,当再次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的时间也就是当天日落时刻。期间时间间隔也就是当日昼长。因日出为1:30,夜长=1:30×2=3小时,昼长=24-3=21小时。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中心点为北极的图”(图中虚线部分别表示回归线和极圈),回答:
小题1:若劣弧AB所对扇形区为6月1日,其余部分为6月2日,则此时北京时间应为:
A.6月2日14:00
B.6月1日8:00
C.6月2日4:00
D.6月1日20:00
小题2:若AC弧为晨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
B.广东各地昼短夜长
C.B点地方时为0时
D.北极圈内极夜范围将逐渐扩大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日期分界线。地球上的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180°经线,另一条是0:00所在经线。劣弧AB所对扇形区为6月1日,其余部分为6月2日,则180°经线的时间为6月2日的18:00,北京时间为6月2日14:00。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若AC弧为晨线,则北极附近出现了极夜现象,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世界各地华人举办了各种纪念活动。据此完成1~2题。
小题1:图中能正确反映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情况的是
小题2:辛亥革命纪念活动进行时
A.地球公转速度在逐渐减慢
B.长江正处于最高水位期
C.北京香山枫叶正红
D.山东正处在小麦收割期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甲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时间为12月22日;乙图位置在公转轨道位于9月23日后一段,比较吻合;丙图北极圈内大部分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的夏季;丁图点的位置靠近12月22日。
小题2:20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纪念活动进行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地球公转速度在逐渐加快;长江的高水位期早已过,水位正不断下降;北京香山枫叶正红;山东正处在小麦种植期。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该图为我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完成问题。
小题1:为充分利用树荫遮阳,6月某日16:00-16:45该校某班同学上体育课的最佳场地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下列日期中,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
A.5月1日
B.6月1日
C.7月1日
D.8月1日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方位问题。
小题1:如图:6月当地地方时12点到18点之前,北半球除极昼区之外,太阳方位都应该如图所示。题干中给出的时刻是16:00到16:45分,所以太阳位于西南方向,树荫应该朝向东北方向,所以应该选择①区域是最佳的!
小题2:地球运动规律是:一天之内地物的影子在地面转过的角度反映了昼长状况。转过的角度越大昼长越长,转过的角度越小昼长越短;也就是说,昼长越长转过的角度越大,昼长越短转过的角度越小。据此,该题就应选昼长最长(即离夏至最近)的 7月1日,C为正确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该表为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资料,据此比较北极和南极极夜持续天数。(?)
| 时间 | 日地距离 | 角速度 | 线速度 |
| 1月初(近日点) | 1.471亿km | 61′/d | 30.3km/s |
| 7月初(远日点) | 1.521亿km | 57′/d | 29.3km/s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材料反映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故北半球夏半年较冬半年略长,故C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