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6:20:05
1、单选题 长江中下游平原能够成为水稻种植区的原因是(? )
①.高温多雨的温带季风气候? ②.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③.水网稠密? ④.地势平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水稻不仅喜欢水湿的环境,而且水稻种植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部门,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行精耕细作。因此,长江中下游平原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湖、水系稠密的水乡条件,有利于水稻的生长,而人口迁移增加的丰富劳动力又为水稻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山东半岛沿海某地1950年(甲图)和2000年(乙图)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山东半岛濒临渤海和黄海,海岸线漫长,海洋资源丰富。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蓝色海洋经济将成为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1)2000年与1950年相比,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面积增加的有?、?,面积减少的是?。(4分)
(2)该地区由于土地利用不当,产生的环境问题可能有哪些?(2分)
(3)简要分析山东半岛发展蓝色经济的优势区位条件。(答出两点即可,2分)
参考答案:(1)耕地(1分)?滩涂(1分)?厂矿、城镇居住区(或建设用地)(1分)林地(1分)
(2)①水土流失;(1分)?②土地次生盐碱化。(1分)
(3)①山东半岛地理位置优越;②山东半岛海岸线漫长;③山东沿海海洋资源类型多样丰富;④海洋科技优势得天独厚;⑤海洋文化底蕴深厚;⑥山东半岛基础设施好,交通便利;⑦国家政策优惠支持等。(每个要点1分,答出其中2要点即可,共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区域发展的综合分析。
(1)直接比较图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林地、耕地、滩涂、建筑用地等面积的变化。
(2)图示山区均被开垦呈耕地,而导致林地面积缩小,山东位于东部季风区,故可能加重该地区的水土流失,并在耕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水资源不足,存在不合理灌溉,而引起土地盐碱化。
(3)发展“蓝色经济”即海洋经济,主要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海洋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历史基础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④河段在冬季易发生凌汛现象
B.图中④河段含沙量最大
C.黄河下游因降水量小而流域面积小
D.①②③④四段中流速最快的是②
小题2:下列不属于黄河河口处无大城市原因的是
A.河流的航运价值不高
B.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改道
C.黄河下游多凌汛
D.黄河下游多次断流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黄河的水文特征。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容易发生凌汛现象,但是凌汛现象一般发生在在初冬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④河段位于黄河下游,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最大;黄河下游因为是地上悬河,所以流域补给面积小;②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水流为①②③④四段最快的。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城市区位因素。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气候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资源、交通、政策等。黄河河口位置河流的航运价值不高,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改道,黄河下游多次断流导致黄河河口位置无大城市。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3分)
(2)甲区煤炭资源丰富,指出其运往上海最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4分)
天津是我国重要的化工基地,近年来在传统化工的基础上逐渐向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方向发展。
(3)指出天津化工产业结构的变化,并简述产生这种变化的社会经济条件。(5分)
(4)水资源短缺是京津区工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4分)
参考答案:(1)(共3分)东部是华北平原,地势较平坦;中部是太行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西部是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每点1分,共3分)
(2)(共4分) 方式:铁路—海运联运。 ( 1分)
理由:甲区地处内陆;上海临海;运距较远;煤炭运输量大;对时间要求不高;
铁路-海运联运,运量较大,运费较低,适宜远距离运输大宗货物。(每点1分,共3分)
(3)(共5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升级)(1分)
产业基础更加雄厚、科技的进步、市场需求的变化、交通条件的改善、优惠的政策支持、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每点1分,共4分)
(4)(共4分)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小且集中在夏季,水资源总量少且时间分布不均;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水浪费)(共2分)
措施:节约用水;改进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工农业(种植耐旱作物);治理水污染,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修建水库;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提高水价。产业转移和结构优化。(合理即得分,每点1分,共2分)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山脉分布可判断,该地区以太行山为界,分布的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两大地形区。并能指出其地势特征。(2)山西省煤炭的外运一般采用铁路运输至海港,再结合海运到上海。(3)该地区的化工产业不断实施产业升级,其社会经济条件可从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分析。(4)针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状况,应采取“开源节流”措施,具有可从跨区域调水、建水库、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污染处理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我国区域地理的综合性试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能抓住图示的山脉分布和地形区分布的关系,掌握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和改善水资源条件的一般措施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答题的角度和完整性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为了保护航经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中国船舶和人员的安全,2008年12月26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从海南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材料二?我海军护航编队航线图。
(1)舰艇编队从海南三亚起航时,当地昼夜长短状况是?;西行途中,三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是?。此时亚欧大陆受?控制(3分)
(2)舰艇编队出发之日,地球公转到?(远、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慢)。西行途中,为了与当地区时取得一致,官兵的手表需调?(快、慢)。(3分)
(3)舰艇编队途经北印度洋时,海区盛行风向是?,洋流流向是?。(顺时针/逆时针)(2分)
(4)船舶过了索马里海域进入红海,红海处于?板块与??板块的?边界 。(3分)
(5)舰艇编队行驶过程中的定位与导航主要依靠?。(1分)
参考答案:(1)昼短夜长(1分) 夜渐短,昼渐长(1分)亚洲高压(1分)
(2)近(1分)快(1分)?慢(1分0
(3)东北风(1分)?自东向西(或逆时针)(1分)
(4)非洲?印度洋?生长边界(胀裂)
(5)GPS
本题解析:本题结合世界区域地理考查地球运动等相关内容。
(1)舰艇起航时间为12月26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三亚昼短夜长;昼夜长度的变化看直射点的移动; 91exam .org西行图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故三亚昼变长夜变短;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则亚欧大陆上被亚洲高压控制;
(2)舰艇出发时间为12月26日,接近近日点,故地球公转速度较快,由于舰艇的航线方向向西,故时间较晚,手表需要调慢。
(3)舰艇经过北印度洋时,为当地的冬季,盛行东北风,则海水自东向西流;形成逆时针环流。
(4)红海位于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之间的生长边界,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非洲大陆属于非洲板块
(5)具有定位和导航功能的地理信息系统是全球定位系统,即GPS。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