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6:16:40
1、单选题 左下图是12月22日南半球某地旗杆影子轨迹示意图。a、b、c、d表示不同时刻的影长,b、d影长为一天中的最大值,a与b、a与d两线间的夹角都是112°30′,a与c之间的夹角为45°,虚曲线为杆影端点的轨迹,该旗帜一年四季总是随风飘向东南。右下图是12月22日旗杆影长和该日太阳高度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当旗杆的影子位于c处,当地的地方时为2.若此地日出时,北京时间为l时10分,该地可能位于3.根据右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
B.9
C.15
D.21
E.南非南部地区
F.塔斯马尼亚岛
G.新西兰南岛
H.潘帕斯草原
I.①曲线表示一日内杆影长度的变化
G.②曲线表示一日内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点杆影方向指向东北
④点时刻附近的杆影特别长
参考答案:1. B
2. C
3.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高度的综合分析。
1.所在地影子为正午12时与c相差45。即3小时。南半球上午太阳位于东南方向影子朝向东北即c位于上午时段故为9时。
2.该地旗帜总是飘向东南,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内,该地风向为西北风,该地昼长夜短日出时间早于6时。由图6可昼长跨经度225。昼长为15小时日出时间为5时30分。与北京相差4小时20分经度相差65。即该地经度为175°W,即新西兰。
3.①为太阳高度变化曲线;②为影长变化曲线;③点位于上午杆影朝向西北。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甲图是某地(48°50′N)的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图。此图所示日期应是_?_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状况是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此时地球公转到_____(近、远)日点附近。(共8分)
(2)乙图中阴影表示黑夜。若甲、乙两图日期相同,时刻不同时,北京时间是此日_____时,乙图中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占全球的_______(用分数表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共8分)
参考答案:⑴ 6月22日前后 (2分)?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 (2分)
23?26′N-- 90?N (或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2分)?远(2分)
⑵ 14时 (2分)? 3/4 (2分)? 23?26′N, 90?E (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高度和局部晨昏线图的综合判断。(1)根据图示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64°36",当地纬度48°50",计算直射点的纬度23°26"N,判断此时为夏至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昼越长,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6月22日,地球公转接近远日点附近。(2)根据图示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则极圈以内出现极夜,判断为南极圈内,图示表示南半球,故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图示晨昏线为昏线部分,180°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时间为18时,故计算北京时间为14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的范围为该日0时---180°(18时),占18个时区,故占全球的3/4。该日为夏至日,故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即正午12时所在的经线,计算为90°E。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武汉(30?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图):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12月22日正午,为使热水器受热最多,需调节活动支架,使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为
A.23°26ˊ
B.36°34ˊ
C.53°26ˊ
D.66°34ˊ
小题2: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尽可能使一年内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整幅度为
A.23°26ˊ
B.30°
C.46°52ˊ
D.60°
小题3:一年中,活动支架最短的日期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小题1:12月22日太阳直射23°26′S。30°N地方12月22日正午的太阳高度角为36°34′,要使热水器受热最多,则要使热水器极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故热水器极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与太阳高度角互余,即53°26′;正午太阳高度=90°-(23°26′+30°)。
小题2:30°N的地方,冬至日,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最大,为53.5°;夏至日,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最小,为6.5°;故一年中调整幅度为47°;
小题3:当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时,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最小,即活动支架最短,为夏至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某宇宙飞船M绕地球公转轨道及方向的示意图。M第一次到达P点时的时间是2013年5月5日16时(美国太平洋时间),飞船往返于最南与最北的时间间隔是1小时。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飞船M第二次到达最北时的位置大约是( )
A.165°E,30°N
B.165°E,30°S
C.150°E,30°N
D.180°,30°N
小题2:飞船M第二次到达P点时,太平洋时间为( )
A.5月6日8时
B.5月7日16时
C.5月8日16时
D.5月6日16时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材料所述,飞船往返一次用1小时,所以第二次到达最北时时间过了1小时,即地球自转了1小时。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1小时转15°,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飞船到达的地点应在P点以西15°,即150°E,两次都是到达最北点,纬度不变。所以C对。A、B、D错。
小题2:当飞船第二次到达P点时,地球正好自转了一周360°,每小时转动15°共用24小时,所以第二次到达P点时太平洋时间是5月6日16时,D对。A、B 、C错。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5中,a为晨昏线,X可观测到日落,M为a线最北点,该日M点的纬度为一年中的最低值; b为纬线,N为b纬线上的一点,M、N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差为90°,读图5回答问题。
1.若此刻北京时间为19时,则M点所在的地理坐标是2.N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N点的昼夜长短情况为4.从该日起的到地球运行至近日点期间,M的移动情况是
A.165°W
B.66°34’N
C.15°E
D.66°34’N
E.165°W
F.66°34’S
G.15°E
H.66°34’S
I.66°34’
G.23°26’
43°08’
46°52’
昼短夜长
昼长夜短
极夜
极昼
向北一向南
向南一向北
向北一向南一向北
向南一向北一向南
参考答案:1. A
2. C
3. A
4. C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M为晨昏线为纬线的切点,纬度最低时为66°34′N。X位于昏线上,M点地方时为0:00,北京时间为19:00,两地相差19小时,则M点的经度为165°W。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N地的地理纬度为23°26′,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地正午太阳高度H=90°-(23°26′+23°26′)=43°08′。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3.N点位于南半球,此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半球昼短夜长。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4.该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近日点为1月初,途中经过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M点先向北移动,移动到北极点后再向南移,然后再向南移动到北极圈,然后再向北移。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