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6:15:36
1、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地点能够露天开采煤矿且比较安全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甲地去掉表层覆盖物即可开采,没有塌陷等危险,A对。乙地不能向右开采,向斜构造不安全,B错。丙地不能露天开采,需要挖矿井,C错。丁地是断层,不安全,D错。
【小题2】在a处是背斜构造,煤气层气体积聚,开采过程中有瓦斯爆炸的危险。B处是向斜构造,是储水构造,开采过程中容易发生透水事故。所以A对。B、C、D错。
考点:地质构造,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大理石(岩)等名贵建材已进入普通家庭的装潢。据此回答13-14题
小题1:就岩石类型而言,大理石(岩)属于
A.岩浆岩
B.沉积岩
C.侵入岩
D.变质岩
小题2:大理石(岩)被广泛应用于家庭装潢,其主要原因是
A.大理石价格昂贵,用它装潢,显示富有
B.大理石质地坚硬,美观耐用
C.大理石能放射出对人体有益的稀有元素
D.大理石能够较好地调节室内气温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大理石是有石灰岩变质形成的,所以属于变质岩。故选D。
小题2:大理石质地坚硬,美观耐用,所以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家庭装潢;而价格昂贵,不利于广泛使用;大理石不具备放射出对人体有益的稀有元素和调节室内气温的功能。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关于内力和外力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变高
B.内力作用能使某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
C.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D.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外力作用有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地表形态。内力作用形成高山或盆地,外力作用则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选择A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2010年4月14日,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下的一座火山喷发,火山灰弥漫天空,严重影响欧洲的航空业。图7是冰岛火山灰主要扩散区域分布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1: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代表此次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及形成的岩石是
A.7,a
B.3,b
C.2,c
D.1,d
小题2:从距离来看,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距火山喷发地更近,但火山灰对其影响较小,其主要原因是受哪一因素影响
A.地质构造
B.北大西洋暖流
C.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地质循环图示,bcd都能生成a,故判断a表示岩浆,三大类岩石都能生成岩浆,故b由a生成,判断为岩浆岩。火山活动形成的岩石一定属于岩浆岩。
小题2:火山喷发后火山灰主要进入大气中,由于该地区位于西欧,受盛行西风影响,雷克雅未克位于火山喷发地的上风向,故受火山灰影响小。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能抓住三大类岩石与岩浆的相互转化关系,并结合世界区域地理的盛行风向分布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37分)下图示意新疆部分地区环境及景观。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新疆的许多地方仍然存在着大规模、远距离的游牧(季节性转场)现象,即随着季节的变换,牧民们在盆地和山地间的不同海拔高度上,相应地变换着牧场。(如图甲)
(1)甲山峰北坡下半部分布着山地针叶林带、山地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和高山草甸带等四个自然带。请根据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的规律,按图乙中①→②→③→④顺序,依次写出各自然带的名称,并分析①自然带的形成原因。(8分)
(2)在甲山峰高寒荒漠带平坦的山坡处,常出现由大小不一碎石组成的高山流石滩(如图乙),请运用外力作用的原理推测流石滩的形成过程。(8分)
(3)季节性积雪是牧人的生命线,牧人常说:“羊群是被雪线牵着走,不是牧人。”请分析原因。(10分)
(4)转场游牧的过程历经艰辛,要面临许多“挑战”,请说明转场面临的主要“挑战”。(11分)
参考答案:
(1)(8分) 温带荒漠带、山地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和高山草甸带。(4分)
甲山峰山麓地带位于温带(1分)大陆内部(远离海洋)(1分),再加上高大山地的阻挡(1分),
降水稀少(气候干旱)(1分),植被稀疏,形成荒漠。
(2)(8分)
地表岩石受到强烈温差变化(或冻融)的风化作用(2分),发生崩解和破碎;受到冰川和冰雪融水等外力侵蚀后(2分);并被(冰川、冰雪融水、重力等)搬运(2分);到地势比较平坦的山坡处堆积而成(2分)。
[只答: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没有具体的外力作用类型,2分]
(3)(10分)
从盆地到高山,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候(气温和水分条件或水热条件或气温和湿度条件)垂直差异大(2分),雪线会随季节变化而升降。 每到春夏来临,随着雪线不断上升(1分),高山草甸带水热条件适宜,牧草生长茂盛(或高山草甸带气温升高湿度增加,牧草生长条件改善,牧草丰富),气候温和,羊群等被赶到海拔较高的夏季牧场(2分)。当秋冬季节来临,雪线又不断地下降(1分),高山草原牧草被积雪覆盖(或水热条件不宜牧草生长,或气温降低湿度减小不利牧草生长)(2分),且高山草原上的气候寒冷气温较低,牲畜无法生存,羊群被赶着下山,在相对温暖的山麓牧场越冬(2分)。
[若答:夏季山上较为温暖,牧民在高山草甸带放牧;冬季高山寒冷,牧民到位于山麓的山地草原带放牧。4分]
(4)(11分) 距离远(时间赶)(2分);地形复杂,高差大(2分);沿途畜牧生产保障条件差(2分);容易遭受自然灾害(雪灾、冻害、旱灾、风灾等)的威胁(3分);导致牧草不足(2分),牲畜掉膘(减重)、疾病、甚至死亡,使畜牧业产量下降。
本题解析:
(1)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距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加上山地的阻挡作用,使得该地气候干旱,山麓地带形成温带荒漠带;随着山体海拔高度上升,降水逐渐增多,依次出现山地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和山地草甸带。
(2)该地气候干旱,物理风化作用强,是形成碎石的主要原因,而冰川和冰雪融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是碎石在山麓堆积而形成碎石滩的主要原因。
(3)雪线高度受到气温的影响较大,不同季节气温变化导致雪线高度变化,从而引起高山草甸带的水热条件变化,造成牧草分布的变化,是导致牧人迁徙的主要原因。
(4)本小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其中不利的因素可从地形、自然灾害、水资源等方面分析。
考点: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外力作用、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