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6:11:31
1、单选题 2011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文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新政策、新举措。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决定河流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的是(?)
A.流域的水系特征
B.流域的水文特征
C.流域的自然背景
D.流域内干、支流的水量
小题2:关于图示河流的治理与开发方向,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的长江河段落差大,可多级开发水电,提高经济效益
B.图示地区以平原为主,防洪是河流治理的重要任务
C.图示荆江河段河道平直,由于水运运量大,可大力开发水运
D.汉江发源于黄土高原,含沙量大,水运与水电都不宜开发
小题3:中国现代最大的一条人工运河——“引江济汉”工程建成后,运河可以每年向汉江下游输送31亿立方米的水量,实施“引江济汉”水利工程直接目的在于(?)
①增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
②改善汉江下游河段的生态、灌溉与水运条件?
③缩短长江荆州段至汉江潜江段的水运里程?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河流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要根据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矿产等方面特征来决定。选择C项。
小题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频繁。所以防洪是首要任务。选择B项。
小题3:本题考查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与作用。符合的是B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第下题。
小题1:使大气中的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燃烧化石燃料
C.动植物的遗体分解
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小题2:大面积砍伐森林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
①大气中CO2浓度增加 ②造成臭氧空洞 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④许多物种灭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动植物的遗体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都能释放出大量的CO2,但真正破坏自然界中碳元素循环的是燃烧化石燃料。
小题2:根据森林的生态作用可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我国河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A.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
B.我国水力资源尽管开发率很高,但仍比火电少
C.我国水能资源不丰富
D.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数量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我国河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是水能资源丰富,但是开发利用的程度低。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有山参和园参两种类型。山参是野生植物,喜欢生长在窝风向阳、缓坡、以乔木为主体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下,生长周期长达70~150年,数量稀少,参价昂贵;园参由人工在缓坡采伐地进行密集种植,生长周期一般5~6年,单产量大,参价较低。无论山参或园参,对地力的消耗都很大,一般在同一块参地不能连续生长两茬。随着气候变迁,人类开发,山参资源不断枯竭。长白山因是清代皇室的“龙脉”,清政府严令封山,从而成为我国现今仅存的山参资源分布区。
材料二?地处长白山中部的抚松县,种植人参已有300余年历史。该县传统种植园参,近年来在尝试种植“林下参”。即在天然林下直播参种,让其自然生长,虽生长周期长、单产量小且不稳定,但参价较高,生长期在30年以上的被视为山参。目前,该县还加大了对人参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的力度,形成了产供销一体的人参产业链,并在万良镇建立了全国最大的人参贸易市场,被誉为“人参之乡”。
材料三?我国在殷商以后山参资源主要分布区示意图和吉林省抚松县城镇与交通分布图。
(1)根据材料一和上图,描述我国殷商以后山参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并推测其原因。(10分)
(2)试分析抚松县发展人参产业的优势条件。(8分)
(3)你是否赞同抚松县以“林下栽参”取代“伐林栽参”?请说明你的理由。(6分)
参考答案:(1)特点:山参资源分布区由华北向东北扩展;(2分)分布范围缩小。(2分)(共4分)
成因:因气候变迁,华北山参生长环境退化,而东北山参生长条件更适宜;(2分)殷商以后,华北开发较早,(森林)植被破坏严重,而东北开发较晚,植被茂密;(2分)华北人口激增,过度采挖山参,而东北在清朝政府禁令影响下,山参保护较好。(2分)
(按华北或东北答题均可,答对3点给6分,共6分)
(2)(8分)
适合人参生长的自然条件优越,人参质优量大;(2分)种参历史悠久,生产技术水平高;(2分)靠近全国最大的人参贸易市场,销售市场广阔;(2分)国道、铁路经过,交通便利。(2分)
(3)(6分)
赞同。与“伐林栽参”相比:林下参天然生长,生产成本较低;(2分)质优价高,经济效益较好;(2分)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小,生态环境效益较好。(2分)
不赞同。与“林下栽参”相比:“伐林栽参”可以集约(规模)经营,获得规模效益;(2分)生产周期较短,人参产量大而且较稳定;(2分)增加就业机会。(2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和图5可以看出我国殷商以后山参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山参资源分布区由华北向东北扩展;分布范围缩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我们可以从气候变化、人类开发,以及清政府为了保住龙脉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加以分析:因气候变迁,华北山参生长环境退化,而东北山参生长条件更适宜;殷商以后,华北开发较早,(森林)植被破坏严重,而东北开发较晚,植被茂密;华北人口激增,过度采挖山参,而东北在清朝政府禁令影响下,山参保护较好。
(2)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材料二可以分析抚松县发展人参产业的优势条件有:人参生长的自然条件优越,质优量大;种参历史悠久,生产技术水平高;靠近全国最大的人参贸易市场,销售市场广阔;国道、铁路经过,交通便利。
(3)本题是个开放性的试题,不管你支持哪种观点,只要你言之成理即可。故可以这样分析:赞同。与“伐林栽参”相比:林下参天然生长,生产成本较低;质优价高,经济效益较好;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小,生态环境效益较好。
不赞同。与“林下栽参”相比:“伐林栽参”可以集约(规模)经营,获得规模效益;生产周期较短,人参产量大而且较稳定;增加就业机会。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下图“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说明小浪底水利枢纽对于治理黄河发挥的主要作用。(2分)
(2)说出甲、乙所在地形区名称,简述其农业发展的共同自然优势。(5分)
(3)说明图中调水工程对北京地区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拦沙(减淤)、防洪(防凌)。(2分)
(2)甲:河套平原,乙:渭河平原(谷地)。(2分)地势平坦,有河流作为灌溉水源,土壤肥沃(光照充足)。(3分)
(3)缓解水资源紧张;减轻因超采地下水导致的环境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的环境承载力。(任答四项,4分)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1)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在洛阳市以北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 它的建成将有效地控制黄河洪水,可使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的威胁,减缓下游河道的淤积,控制黄河输沙量的100%,可滞拦泥沙78亿吨,相当于20年下游河床不淤积抬高。小浪底水库还可以利用其长期有效库容调节非汛期径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工业供水、灌溉和发电 。
(2)图中,甲在黄河的上游,为河套平原,乙地黄河的中游,渭河平原。自然条件从降水、光照、热量、土壤、地形、水源等描述,其农业发展的共同自然优势:地处河流沉积形成的平原,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有河流经过,充足的灌溉水源;地处西北,光照充足。
(3)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社会意义
1、解决北方缺水;
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3、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
4、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经济意义
1、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2、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3、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的经济增长;
4、扩大内需,促和谐发展,提振国内GDP。
生态意义
1、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2、改善北方当地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
3、利于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当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