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6:09:07
1、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
A、地壳运动
B、侵蚀作用
C、地震
D、变质作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河流流出山口,在外力作用下,山麓地带常常形成的地貌是? (? )网
A.冲积扇
B.冲积平原
C.河漫滩平原
D.三角洲平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和洪积扇。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面“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图”,回答8题。
图示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①和④为岩层发生弯曲和变形,属于内力作用产生的。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中M、N、R是沿某纬线分布的三个板块,据此回答9~11题。
小题1:N对应的板块是(?)
A.美洲板块
B.南极洲板块
C.亚欧板块
D.太平洋板块
小题2:海岸山脉多分布在(?)
A.R板块上的东西两侧
B.M、N板块上的东侧
C.N板块上的东西两侧
D.M板块上的西侧,N板块上的东侧
小题3:x、y、z对应的边界类型正确的是(?)
A.x:生长边界
B.y:消亡边界
C.z:生长边界
D.x、z:消亡边界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经度的变化可判断该纬线在北半球,N板块大致位于20°W往东到150°E之间,为亚欧板块。
小题2:海岸山脉一般位于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交界处,位于大陆板块一侧,R板块较薄,其邻近的M板块西侧,N板块东侧有海岸山脉。
小题3:x、z处板块发生挤压,为消亡边界,y处板块张裂,为生长边界。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1分)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3l°N,103.4°E)发生8.0级特大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举世震惊,据专家考证,此次地震是由板块运动引起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的龙门山断裂带,突然错动滑动导致的,专家告诉我们“地震真正的故事记录在岩石和土壤中”。下图是“某地区地层剖面示意图”。
(1)汶川地震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主要是指:?板块与?板块。两板块碰撞挤压抬升导致了?的隆起。(3分)
(2)结合材料,试判断图示地区地质历史上至少发生过几次强烈地震?其判断理由是什么?能否判断每次强震发生的先后顺序?其判断的依据是什么?(4分)
(3)从岩石的分类来看,图中地层中的岩石都是?岩。如果该图所示剖面为汶川灾区的某处,科技人员在地质钻探过程中发现甲地层中颗粒物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则说明甲地层形成时的主要外力作用是?。(2分)
(4)在图中地表乙处能否进行大型的工程建设?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1)印度洋?亚欧?青藏高原
(2)3次。图中存在三条长短不等的地表裂缝。能。每当强震发生后,地表出现裂缝,若干年后,裂缝会被沉积物覆盖,图中C处裂缝上面又沉积了3个地层,说明形成C裂缝的地震发生较早。
(3)沉积?冰川的搬运与沉积
(4)不能。该处是地震频发区,且地下存在多个断层。
本题解析:(1)汶川地震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而引发的。(2)图中显示了a、b、c三处地裂缝线说明最少发生过三次强震。可依照地层的覆盖顺序,确定强震发生的先后顺序。(3)冰川沉积的结果是使沉积物杂乱无章。(4)从地震的发生及出现的岩层断裂可知该地地下有断层带,不能进行大型工程建设。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