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6:08:26
1、单选题 读“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太阳的大气层从外到里依次是2.太阳黑子和耀斑
A.色球、日冕、光球
B.日冕、色球、光球
C.光球、色球、日冕
D.色球、光球、日冕
E.都发生在①
F.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
G.都发生在②层
H.分别发生在②层和③层
参考答案:1. B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
1.太阳的大气层从外到里依次是日冕、色球、光球。选择B项。
2.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选择B项。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读“某沿海地区等高(深)线示意图”(单位:米),回答问题。
1.E点的海拔为2.该图的剖面图与左图中相对应的剖面线是
A.-10~0
B.0~10
C.10~20
D.-10~10
E.PE线
F.EF线
G.MP线
H.LN线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图中提供的信息不难发现图上的等高距为10米。
1.E处在10米等高线以下,0米等高线以上,故选B。
2.以此方法不难读出图中P=-20米,M=10米,20米<F<30米,结合右图中提供的剖面的两个端点来看分别是在40米-50米之间和0-10米之间,排除选项A B C,只有选项D的端点:40米<L<50米,0米< N <10米,故选D
考点:主要考查等高线的判读
点评:本题关键弄清图上的等高距及各点的海拔高程范围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图为我国赣南地区简图,该地区是我国重点有色金属基地之一,素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之美誉。读图回答各题。
【小题1】赣南地区作为资源型区域,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②增加资金投入,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③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④改善投资环境,承接西部产业转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小题2】下列关于图中18oC等温线从甲地到乙地的缺失部分,绘制合理的是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比较简单,其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发展循环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但是加大开发力度会给生态环境产生很大影响,而产业转移的方向是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所以②④不对。
【小题2】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在甲乙之间穿过了河流和山脉两种地形,地势低气温高,地势高气温低,且等温线凸低为高、凸高为低,则正确答案为B。
考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及影响气温的因素
点评:此题比较简单,结合所学知识和选项即可得出答案。其中影响气温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纬度、地形、海陆位置和洋流等,要结合题意具体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下图是某地地形图,MN、PQ是地形剖面线。①、②是水库,为了Z村的发展,该地新建了一座自来水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比较MN、PQ两条地形剖面线,最高海拔出现在________线上,由此可判断其对应的地形剖面图为________(甲或乙)。(2分)
(2)图中的自来水厂建成之后,选择了②水库作为水源地,请说明选择的理由。(3分)
(3)Z村拟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在③④⑤⑥四处地点中,应选在何处?理由是什么?(5分)
参考答案:
(1)MN 甲
(2)②水库比自来水厂地势高,可自流引水,距离也较近,工程量小,投资少。
(3)应选在③处。理由:③处地形平坦开阔,并且位于南坡,利于温室大棚建设,④⑤两地地势较陡,⑥地位于河谷,均不利于大棚建设。
本题解析:
(1)根据等高线的递变规律,最高海拔出现在MN线上。由此判断对应剖面图是甲。
(2)②水库与自来水厂之间没有山脊阻挡,地势高,可自流引水,距离也较近,工程量小,投资少。①水库与水厂之间有山脊相隔,不能自流引水。且路程远,工程量大。
(3)读图,根据等高线分析,③处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形平坦开阔,位于南坡,利于温室大棚建设,④⑤两地等高线密集,说明地势较陡,⑥地正对河谷口,易受水灾,均不利于大棚建设。所以选在③处。
考点:等高线图判读,地形剖面图,等高线图的实际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如图为东亚某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居民点与丙山峰之间的距离约 千米,两地温度相差 ℃。(2分)
(2)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5分)
(3)该地夏季的盛行风向是 ,分析A、B两地夏季降水量的差异及成因。(3分)
(4)与甲居民点比,乙居民点泥石流的潜在威胁较大、深秋的清晨多雾,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1)距离请根据印刷情况,确定答案 3—4.2℃
(2)以山地(低山)、丘陵为主(2分),中部为谷地。(1分)北、东、南地势较高,中部和西南地势较低,(写”东南和西北两侧高,中部地势低”也可给分)(2分)
(3)东南风(1分) B地降水多于A地(1分) B地位于山地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或A地位于山地背风坡,不易形成降水。)(1分)
(4)乙居民点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泥石流潜在威胁较大。(2分) 地形相对封闭,水汽不易扩散。(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1)图示比例尺为1:50000,即图示1cm表示实际距离500M,则根据测量甲居民点到丙山峰的图示距离计算即可。甲地的海拔(300,400);丙山峰的海拔(900,1000),即两地的高差(500,700);换算成温差即可。(2)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需要指出当地的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势高低的分布特征。(3)根据当地位于东亚的亚热带季风区判断,当地夏季盛行东南风。根据当地夏季的盛行风向东南风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A处为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而B处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主要地形对降水的影响需要指出风向)。(4)图示乙处位于河流出山口,等高线较密,说明地形坡度大,故滑坡、泥石流多发。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