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6:08:05
1、单选题 读世界某区域图,图中粗实线为7月份气温10℃等温线,完成小题。
小题1:造成图中A点等温线往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寒流
C.太阳辐射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小题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B点所在半岛的峡湾属于冰川堆积地貌
B.C点位于西半球
C.由A点向B点的最短航线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D.A点盛行西北风,B点盛行东南风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A点等温线往南凸出,说明A点气温低,造成图中A点等温线往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寒流,因为寒流降温减湿。
小题2:B点所在半岛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其峡湾属于冰川侵蚀地貌,A错误;C点位于0°经线以西,但西半球的地理范围是160°E-180°-20°W,所以C点不位于西半球,B错误;结合图示可知由A点向B点的最短航线是两者之间的劣弧,方向先向东北再向东南。C正确;C.由A点向B点的最短航线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A点位于北半球西风带,盛行西南风。B点位于北半球极地东风带,刮东北风。故选C。
点评:本题以世界某区域7月份气温10℃等温线为载体考查等值线的判读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世界区域地理特征。难度较大。解答时注意结合海陆轮廓及地理位置准确定位区域位置,然后根据所学基础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①②两地的人们同时看到日落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
(2)当③出现极夜现象时,一艘自西向东经A海峡的轮船,其航行情况为________风________水。(顺或逆)
(3)③所在沿海结冰期比同纬度海区________(长或短)。
(4)④⑤两地尽管纬度相同,但在气候上却有很大差异,请说出两地的气候类型,并说明形成两地冬季气温差异的原因。
(5)近年来在③半岛的东北部地区出现大面积酸雨,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
(1)次日2:00
(2)顺风顺水
(3)短
(4)④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⑤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形成冬季气温差异的原因是:
④地:北美东部拉布拉多半岛由于受北美洲地形的影响,冬季受从北冰洋南下的冷空气影响很大,附近又有拉布拉多寒流流经,起到了降温的作用,所以冬季气温较低
⑤地,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再加上附近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起到了增温的作用,所以冬季比较温暖
(5)由于西欧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从而释放出大量的酸性气体
此地气候湿润,又位于西风带内,西南风把这些酸性气体吹向东北部,形成大面积的酸雨。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国家主席胡锦涛先后对喀麦隆、利比里亚、苏丹、赞比亚、纳米比亚、南非、莫桑比克、塞舌尔八个国家的访问线路示意图,右图是左图中虚线框区域放大图。完成题。
小题1:上述八个国家中,沙漠广布的两个国家是
A.喀麦隆、苏丹
B.赞比亚、南非
C.苏丹、纳米比亚
D.纳米比亚、南非
小题2:上图中M线为一月份20℃等温线,其西段尚未画完。请从数字所表示的弧线中选出正确的两段,与M线组成完整的等温线。应选择
A.弧123和弧345
B.弧123和弧365
C.弧173和弧345
D.弧173和弧365
小题3:关于右图中的岛屿,叙述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自北向南减少
B.回归线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
C.岛屿东侧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地形与洋流对该岛气候影响很大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可知苏丹、纳米比亚位于回归线附近,属热带沙漠气候,沙漠面积广。
小题2:等温线遇山地向低纬凸出,沿岸有暖流经过,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小题3: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为山地迎风坡,加上沿岸有暖流经过,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为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国家主席胡锦涛先后对喀麦隆、利比里亚、苏丹、赞比亚、纳米比亚、南非、莫桑比克、塞舌尔八个国家的访问线路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南回归线经过的非洲国家、等温线弯曲的原因和马达加斯岛的气候等相关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所给材料和图,完成有关问题。(10分)
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邦奇等学者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取消了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东亚和东南亚大陆;南亚大陆;欧洲大陆;北美洲东部大陆。该图为人类大陆图的一部分。
(1)写出人类大陆的名称(2分)
A?, B?。
(2)分析A人类大陆的形成原因。(6分)
(3)D处只形成一个人口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的主导自然条件是?。(2分)
参考答案:(1)欧洲?南亚(2分)
(2)自然原因:气候温和;地形平坦
社会经济因素: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工业、商业贸易等活动频繁。(答3点得6分)
(3)水源(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人口分布与世界区域地理。(1)根据图示的海陆轮廓与资料分析,判断A表示欧洲大陆;B表示南亚大陆。(2)欧洲成为人口分布密集区的主要原因可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工农业生产和历史基础等)方面分析,注意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3)根据地理位置判断,D表示中亚地区,影响中亚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水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0分)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
(1)图中欧亚界山(大高加索山)的成因是什么?该山南北两侧1月均温相差明显,简析差异及主要原因。(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亚界山南北两侧河流众多的原因及A河的汛期、主要补给水源及原因。(10分)
参考答案:(1)图中欧亚界山大高加索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的褶皱山(2分)
该山南侧1月均温高(在0度以上),该山北侧1月均温低(在0度以下)(2分)
原因:山北侧1月受南下冷空气影响,降温明显,均温低(2分)
山南侧1月受大高加索山的屏障,南下冷空气影响不明显(2分);且受从大西洋、地中海、黑海吹来的暖湿西风影响较明显,均温偏高(2分)
(2)该山区降水较丰沛,山区冰雪融水较多,水源补给充沛(2分)
地形起伏明显,沟谷发育,易形成河流(2分)
A河汛期主要是春汛(2分);以季节性积雪融水为主(2分);
因该河流域冬季降雪多(1分)到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形成春汛(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