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6:07:45
1、单选题 夏至日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
B.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
C.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D.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正确答案选A。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该图中,三条等值线的数值关系为a<b<c。回答问题。
【小题1】若三条线为北半球等压线,则甲处吹( )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南风
D.东北风
【小题2】若三条线为等高线,MM沿线处不可能是( )
A.分水线
B.集水线
C.山谷
D.小河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分析。
【小题1】若为等压线,且a<b<c,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可画出甲地的风向为偏西风。
【小题2】若为等高线,a<b<c,则MN沿线符合“凸高为低”,判断为山谷,而分水线为山脊。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地中,每年两次受到太阳直射的是
A.20°N,30°E
B.25°N,25°E
C.23.5°S,60°N
D.40°S,120°W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20°N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天文辐射指的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读图1、2完成下列问题。(10分)
图1?图2
(1)甲、乙两图中分别表示北极点附近太阳辐射季节变化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说明判断的依据。(4分)
(2)图中①曲线和A曲线表示的是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同一时间①曲线的值总是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A曲线,试解释其原因。(2分)
(3)据图分析,不同纬度的太阳辐射及其年变化情况会关系或影响到哪些自然地理现象,试列举之。(4分)。
参考答案:(1)⑥ D(2分) 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极点附近为极夜,太阳辐射能量为0(2分)。
(2)大于(1分) 大气上界不存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故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多于同纬度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1分)
(3)与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关的地理现象:①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而产生的气候类型的纬度差异;②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而产生的自然景观(植被类型)的纬度差异;③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是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根本原因;④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是产生大气环流和水循环的重要原因……
与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有关的地理现象:①气温年较差一般具有由低纬向高纬增大的趋势;②地球上的风带和气压带的季节移动;③东亚和南亚季风现象的产生;④温带地区明显的四季交替……
(纬度分布、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各答2点即可,每点一分。)
本题解析:(1)北极点附近有极昼、极夜现象,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较大。北极点在9月23日到次年3月21日期间发生极夜,此时太阳辐射量为 0°;而3月21日至9月23日期间发生极昼,此时太阳辐射量大。(2)甲图表示的天文辐射指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没有大气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量数值较大;乙图指的是地面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削弱作用,数值总是要低于同纬度的天文辐射量。第3题,主要从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而影响不同纬度的气温差异、大气环流、水循环、植被的生长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别两幅图表示的不同含义,注意天文辐射和近地面太阳辐射的差异,结合课本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等内容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下面“太阳直射点周年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1)北半球昼大于夜的时段是从____? _? __到____? ___。(4分)
(2)北半球夜长逐日增加的时段是从___? ____到___? ____。(4分)
(3)北半球夜长于昼、昼逐日增加的时段是从__? _____到____? ___。(4分)
(4)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地区是_? ____ _____。
此时北京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 _____。(4分)
参考答案:(1) a? c (4分)
(2)b? d(4分)?
(3)d? a (4分)?
(4)赤道?昼夜平分(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特征。主要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是昼长夜短。6月22日后,北半球夜逐渐增长,一直到12月22日,北半球夜达到最长。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是昼短夜长,从12月22日后,北半球白昼逐渐增长。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二侧递减。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均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