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6:03:30
1、单选题 读下图“古代早期长三角地形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
小题1:沿江阴市位置作一古长江横剖面示意图,下图中较吻合的是
小题2:古太湖的成因最可能是
A.泥沙淤积、海浪顶托形成天然堤坝,围海成湖
B.地壳断陷下沉形成构造盆地,贮水成湖
C.冰川侵蚀形成低洼地,积水成湖
D.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积水成湖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长江位于北半球,河流流向是自西向东,根据地转偏向力原理,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对长江的南岸冲刷侵蚀严重,形成陡岸。正确答案是C。
小题2:太湖位于中低纬度平原地区,气候温暖,排除C,太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没有位于板块边界处,排除B、D,同时该地降水较多,是典型的水乡之地,特别是长江的流水作用。正确答案是A。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如下)。读图,回答:
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
A.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
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
D.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根据图示判断:①位于赤道,②位于南回归线,③位于北回归线,④位于北极圈。所以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其余三地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该学校为冬季。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某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对南半球海域进行考察,如图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投影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日落时分,考察船到达P点,而M点已经日落,则下列地点的昼长从长到短的正确排序为 ( ?)
A.开普敦、悉尼、新加坡、纽约
B.悉尼、新加坡、纽约、开普敦
C.开普敦、悉尼、纽约、新加坡
D.纽约、新加坡、悉尼、开普敦
小题2:M处的洋流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 )
A.顺时针、暖流
B.顺时针、寒流
C.逆时针、暖流
D.逆时针、寒流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地理和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小题1:南半球纬度越高日落越早,即昼越短,夜越长,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从北极圈到南极圈白昼逐渐缩短,所以题目中各点昼长从长到短的正确排序即为从北到南的顺序。
小题2:M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处于西风带,洋流为西风漂流,顺时针流动,并且为寒流。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中Q点为极点,两圆圈为纬线圈,某一极地考察队从图中O地向西北方向出发,到达P地时,P地刚好出现极昼现象,且P点位于晨昏线上。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考察船到达P地的时间最可能是
A.5月初
B.7月初
C.1O月初
D.11月初
小题2:此时,北京时间为
A.5时
B.11时
C.17时
D.23时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 O地向西北方向出发,到达P地,也就是P地在O地的西北方向,说明图示为北极地区;P地刚好出现极昼现象,且P点位于晨昏线上,某纬线出现极昼又有晨昏线经过,P点一定是770N与晨昏线的切点,也就是说P点此时为0点,770N刚好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130N。太阳直射点约每4天移动1度,所以该考察船到达P地的时间距离6月22日相距约42天(前或后皆可能),与此最接近的是5月初。故选A。
小题2:据上题分析,此时P点地方时时为0点,图中P点经度在00经线的西边450,即P地为450W,根据经度与地方时的关系,北京时间与P地相差11时,北京时间早,所以此时北京时间为11时。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关于地球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不论地球自转还是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B、从地球北极上空看,地球是逆时针方向自转,顺时针方向公转
C、地轴的空间指向及黄赤交角的大小都随季节不同而变化
D、地球公转至近日点时速度最快,正值北半球的夏至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