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6:02:49
1、单选题 用试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东仔同学打开伞,抬头面视伞面内侧,顺时针转伞;珠女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据此回答问题。
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
A.先偏右后偏左
B.向右偏转
C.先偏左后偏右
D.向左偏转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伞内侧看是顺时针旋转,而实际上从伞顶部向下看则表现出是逆时针方向旋转,相当于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状态。北半球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故选B。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弄清从伞内侧看是顺时针旋转,而实际上从伞顶部向下看则表现出是逆时针方向旋转,相当于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状态。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2009年2月2日,中国南极科考队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DOME-A地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内陆科学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读下面“南半球海陆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如果图中a表示晨线,则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
A.23°26′S,90°W
B.23°26′S,90°E
C.23°26′N,90°W
D.23°26′N,90°E
小题2:图示时刻,A、B、C、D四地中,昼长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分别是( )
A.C地和D地? B.B地和A地
C.D地和A地? D.D地和D地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概况。
小题1:图示中心点表示南极,故自转方向为顺时针,a表示晨线,则顺着自转方向即将进入昼半球,故图示南极圈以内都出现极昼现象,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图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位于0°经线上,即地方时为6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2点所在经线,计算得90°E。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越往南昼越长,D点昼长最长;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南回归线上向两侧递减,故A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该图是“地球南北半球的极地俯视图”, 图(1)阴影部分表示东半球,图(2)为极地东风带的位置示意图,那么甲地在乙地的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地图。根据图(1)阴影部分表示东半球,判断图示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故甲的地理位置(45°N,135°W);根据图(2)极地东风带的风向,判断为北半球,故乙地的地理位置(22.5°N,180°);故甲在乙的东北方向。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某飞机在圣诞节12时从50°N向东匀速飞行24小时回到原地,飞行过程中经历的地理现象有(?)
A.有两次日出日落
B.飞行时昼比夜短
C.无日出日落现象
D.飞行时昼夜等长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变化。圣诞节时,北半球的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这架飞机能够24小时回到原地,说明该架飞机的飞行速度是每小时跨越15经度,和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一样的,而且两者运动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运动,因此用360除以(飞机的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12小时,说明这架飞机经历一个昼夜更替周期为12个小时,而飞机飞行了24个小时,24除以12=2,说明飞机经历了两个昼夜更替,所以为两次日出和日落,而且飞行时经历的昼要比夜更短。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图1为北半球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值出现的频次图(实线和黑点代表实际存在),表1为我国夏半年各节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读图1和表1,回答问问题。
小题1:该地的纬度为
A.3°26′N
B.10°N
C.20°N
D.23°26′N
小题2:该地夏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值在年内出现频率次为
A.4
B.3
C.2
D.4
小题3:下列时段与该地出现正午太阳高度频次最大时段吻合最完整的是
A.芒种至小暑
B.春分至立夏
C.小满至夏至
D.小暑至处暑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综合应用。
小题1:从正午太阳高度值的变化中可看出,此地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应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在此纬度范围内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读图可知为46°34′,由此推算该地纬度应为20°N。
小题2:读表可知夏至日时太阳直射23°26′N,可得出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86°34′;读图可知该正午太阳高度值出现频次为3次。
小题3:根据题意可知该地出现正午太阳高度频次最大为4次,直射点所在纬度和该地20°N纬度差为3°26′,据表可知吻合时段为芒种至小暑。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