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5:56:16
1、单选题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a为纬线,c为经线,b为晨昏线,甲、乙两点是晨昏线b与a、c的交点。冬半年的某一天,两个地理研究小组分别在甲、乙两地进行正午太阳高度的观测。甲地在北京时间12:12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29°,乙地在北京时间12:04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23°。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1】若夏至日时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6°26′,则甲地纬度可能为 ( )。
A.50°N
B.53°N
C.41°N
D.47°N
【小题2】有关图中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两地同时看到日出 ②两地日落的时刻相同 ③甲地在北京东北方向
④乙地在北京东南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在同一天甲地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29°,乙地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23°可知,两地的纬度差为6°。根据夏至日时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6°26′,可算出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72°26′。将各选项代入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HA=90°-|φ-δ|=90°-|50°-23°26′|=63°26′,A错;HB=90°-|53°-23°26′|=60°26′,B错;HC=90°-|41°-23°26′|=72°26′,C正确;HD=90°-|47°-23°26′|=66°26′,D错。
【小题2】由图中信息可知,甲、乙两地所在的晨昏线b呈东北—西南走向,为晨线,两地同在晨线上应该同时看到日出,①正确。两地处于不同经纬线上且昼长不同,因而日落时刻不可能相同,
②错误。根据题中“甲地在北京时间12:12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29°,乙地在北京时间12:04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23°”,可计算得出甲地经度为117°E,乙地经度为119°E。结合上题可知甲、乙两地皆在北京(40°N,116°E)东北方向,③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 中 N 为北极点,A、M、B 位于地球表面,NP 为经线,NM 的球面最短距离为 2553 千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AM为昏线,则此时节( )
A.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
B.日本富士山樱花烂漫
C.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黄
D.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
【小题2】若观测到 M 地日影最短的时刻是北京时间 12 时 40 分,则 M 地大致位于
A.66ºN,110ºE B. 67ºN, 110ºE C. 66ºN,130ºE D. B. 67ºN,130ºE
【小题3】若在 M 地垂直立竿.则图中 MM’所示日照竿影朝向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该图为以北极为中心的部分俯视图,NP 为经线,NM 的球面最短距离为 2553 千米,根据经线上每1度,长度为111千米的规律,经过计算,NM之间纬度相差23°,M点纬度为67°N。若AM为昏线,则此时北半球67°N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北半球为冬季。巴黎香榭丽舍大道处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落叶遍地的时节为秋季,A错。日本富士山樱花烂漫的时节为春季,B错。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黄的季节为南半球冬季,北半球的夏季,C错。北京颐和园冬季雪飞冰封,D对。答案选D。
【小题2】根据上题的分析,M点的纬度为67°N。 M 地日影最短的时刻是当地时间12点钟,此时北京时间 12 时 40 分,说明该地位于北京西边,经度相隔10°,为110°E。答案选B。
【小题3】要注意每幅图下面的时间。A图中,M地夏至日地方时0时,该地出现极昼现象,太阳位于正北方,影子应该朝正南,A错。B图中,5月1日,M地日出的方位为东北方,影子应该朝西南方,B错。C图中,10月1日正午时,太阳位于M地正南方,影子朝正北,C错。D图中,秋分日地方时12时时,太阳位于M地正南方,影子朝正北,D对。答案选D。
考点:该题考查日照图的判读,影子方向判断。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图15为南半球俯视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15为北半球 (节气)日的太阳光照图。(1分)
(2)此时, 图15中C地正处于______(日出、日落),该日C地的昼长为 小时。
ABC三地夜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3分)
(3)图15中ABC三点相比,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到大的排序是 ,自转线
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2分)
(4)图15所示的日期,地球位于图16中的 (填数字序号)位置,此时地球的
公转速度较 (快、慢)。(2分)
(5)地球运行到图16中的 (填数字序号)位置时,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
度达一年中最小值。(1分)
(6)图16中当地球运行在 位置至 位置(填数字序号)期间,芜湖昼长夜
短,且昼渐长。(1分)
参考答案:(1)冬至日
(2)日落 18 ABC
(3)CAB ABC
(4)④ (1分) 快 (1分)
(5)④(1分)
(6)① ② (1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综合分析。
(1)图15为南半球俯视图,反映晨昏线特征: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
故判断为冬至日;
(2)利用南半球的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判断,顺着自转方向,C点即将由昼半球转为夜半球;
故为日落;根据图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晨点为6时,昏点为18时,每两条相邻经线差
经度45°,计算C点此时的时间为21时,即为C点的日落时间为21时,则昼长18小时。
由于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全球的昼长分布规律: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越往北昼
越短夜越长,故三地的夜长由长到短,即由北向南排。
(3)图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自转线速度的规律:自
赤道向两极递减;
(4)图16中,根据②④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②表示夏至日;④表示冬至日;则③表示
秋分;①表示春分;故图15表示的冬至日为④位置;冬至日接近近日点,故公转速度较快;
(5)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为冬至日,即④位置;
(6)芜湖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即太阳直射北半球,而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
向北移。则春分到夏至符合。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下图,阴影表示夜半球,内圆表示极圈,中心表示极点,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其中日期相同的是( )
A.① ③ B.① ④ C.② ④ D. ② 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①图自转方向显示图示为南极上空俯视图,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②图自转方向显示为北半球,图示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③图晨昏线经过极点,即与经线重合,判断为春分或秋分日; D图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晨昏线与经线、纬线之间的关系,掌握二分二至日晨昏线分布的基本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14年9月28日13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实践十一号07星,该星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结合二分二至时地球位置图,完成下题。
【小题1】实践十一号07星发射升空时,地球的公转位置最接近于下图中的(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小题2】实践十一号07星升空后三个月内,正确的现象是( )
A.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B.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C.上海白昼时间先变长后变短
D.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小题3】实践十一号07星发射升空时,伦敦(中时区)的时间是( )
A.9月28日21时13分
B.9月28日5时13分
C.9月29日5时13分
D.9月29日21时1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c点时地轴北端指向太阳,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为6月22日夏至,则d为秋分、a为冬至、b为春分。9月28日实践十一号07星发射升空时,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的d点,D正确。
【小题2】实践十一号07星升空后三个月内为9月28日至12月28日,地球公转位置越来越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越来越快,A错。6月22日至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白昼越来越短,B、C错。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D正确。
【小题3】所求地时间=已知地时间±所求地与已知地时区差,所求地在已知地东用加法,所求地在已知地西用减法。实践十一号07星发射升空时间为北京时间9月28日13时13分,北京时间是东八区区时,伦敦位于东八区西侧,应用减法,与东八区相差8个时区,伦敦时间=28日13时13分-8,为28日5时13分,B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运动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