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5:52:32
1、单选题 如图中纬线横穿该国的北部和南部,经线纵贯该国的中部地区,且北部和东部临海,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判断此国家是(?)
A.沙特阿拉伯
B.印度
C.埃及
D.巴西
小题2:该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小题3:该国发展经济的优越自然条件有(?)
①光照资源充足? ②能源资源丰富? ③地处交通要道? ④科技力量雄厚? ⑤劳动力素质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
小题4:该国在世界闻名的文化景观是(?)
A.凡尔赛宫
B.伊泰普
C.莫高窟
D.金字塔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
小题1:结合该国家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该国为埃及。
小题2:由于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故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
小题3:注意自然条件。
小题4:金字塔为埃及的象征。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不同。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关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不变的
B.会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C.“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是对长江中下游平原转型阶段的描述
D.现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仍是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小题2:后工业化时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 )
①新兴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整体上升
②对生活资料与劳动资料的依赖程度大大提高
③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要求高,环境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
④新技术产业集聚在地理环境优越的地区,有利于形成集聚效应,提高产品质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科技、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A错误;B正确;“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是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初期的描述,C错误;现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增长迅速,粮食的消费量上升,而城市化占用大量农业用地,且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故其粮食的商品率不断下降,D错误。
小题2:后工业化时期,由于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故地理环境对人类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减弱,②错误。新科技产业部门对环境质量要求高,故大多分散布局于城市的边缘,④错误。故选C项。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的生产活动特征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调用课本相关内容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2分)古代阿拉伯人把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所在地区统称为马格里布地区。图A 为马格里布地区示意图,图 B 为该地区瓦德市的气候统计图,表为图A 中①、②两城市各月平均日照时数表(单位:小时)。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图 A 中断层的成因。(4 分)
(2)比较图 A中①、②两城市冬季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原因。(10分)
(3)瓦德地区种植了大量的椰枣树,请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点,分析椰枣树的生长习性。(8 分)
参考答案:
(1)位于板块交界处(2分),岩层多挤压、断裂,并产生位移(2 分)。
(2)冬季①地比②地日照时数少(2 分)。原因:①地比②地纬度高,冬季昼长更短(2分);①地较②地更靠近沿海,冬季受西风影响更强,阴雨天气更多(2 分);①地处于迎风坡,多阴雨(2分);①地比②地海拔低,日出较晚(2分)。
(3)当地总体年均温较高,说明其耐炎热(2 分);当地年降水量少(周边多沙漠分布),说明其耐干旱(2 分);当地有大量盐沼分布,说明其耐盐碱(2 分),同时又喜湿润(2分)。
本题解析:
(1)断层成因分析从地壳运动着手,岩层水平运动、挤压、断裂、位移,从而形成了断层。该区域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附近,岩层受挤压、断裂,并产生位移,形成断层。
(2)表中数据显示②城市冬季日照时数比①城市多。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主要有昼长(纬度、季节、海拔都影响了一地的昼长)、天气气候。结合两城位置、地形、气候即可得出结论。①城距海洋近,冬季又位于西风的迎风坡地带,所以降水较多,阴雨天多;并且纬度较②城高,冬季昼长更短,海拔比②城低,综合以上原因,①城冬季的日照时数比②城少。
(3)“瓦德地区种植了大量的椰枣树”说明当地的自然环境适应椰枣树的种植,就可以通过该地自然环境特征反推椰枣树的生长习性。瓦德地区总体年均温较高,说明其耐炎热;当地年降水量少(周边多沙漠分布),说明其耐干旱;当地有大量盐沼分布,说明其耐盐碱,同时又喜湿润。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数码与气候类型搭配错误的是(?)
A.①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B.②热带雨林气候
C.③热带草原气候
D.⑤温带海洋性气候
小题2:澳大利亚大陆沙漠和半沙漠分布很广,主要原因是
A.大陆地势较高,阻碍水汽深入大陆内
B.大陆广大地区距海较远
C.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
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小题3: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出口国
b、铁矿石、煤炭出口占世界重要地位
c、该国首都同时又是最大的城市
d、地广人稀,人口相对集中在自然条件较好、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
A.abcd
B.abc
C.acd
D.abd
小题4:有关该国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A.畜牧业、种植业并重,且以畜牧业主
B.农业现代化侧重于小型机械化、水利化
C.小麦分布集中于东南和东北地区
D.由于交通运输的发展,小麦分布由南向北扩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国家。
小题1:⑤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达令河下游,为地中海气候。
小题2: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中部,故澳大利亚的中部和西部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而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小题3:可用排除法,该国的首都为堪培拉,而最大的城市为悉尼。故选D项。
小题4:澳大利亚的农牧业都很发达,且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故A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题。
小题1:②地位于赤道地区,但居民却家家安装壁炉,其主要原因是(?)
A.冬季寒冷
B.夜晚寒冷
C.多暴风雪
D.受寒流影响
小题2:乙地(虚线以内)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其原因是(?)
①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②受沿岸暖流影响?③地处迎风坡?④多锋面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②地位于赤道附近,但也处于安第斯山脉属高山气候。该地区白天约20°C,晚上只有5°C左右。所以居民家家安装壁炉。
小题2:乙地附近有巴西暖流流经,巴西暖流给沿岸带来大量暖湿气流;同时东南信风带将大量海洋暖湿水汽带来。暖湿气流向西运动过程中遇到巴西高原的抬升形成地形雨。日久年深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故C项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将非地带性地域差异寓以区域地图中考查。解答本试题的关键是学生需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准确判断出区域地理位置,再结合相关区域自然地理特征解答。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