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5:49:22
1、综合题 冬天漫漫,春天还远,下图中A地区位于世界两大裂谷带之一的攀西大裂谷上,却冬天胜似春天,被称为四川的“三亚”,它就是攀枝花。这里有富甲天下的矿产资源,浓郁的民族风情,而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冬日三绝”,即内陆同纬度地带最温暖的阳光,生长时间最快的密集鲜花和罕见的温泉。
根据以上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图中,A处温度范围是多少?描述图中等温线的大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
(2)据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解释该地拥有“内陆同纬度地带最温暖的阳光”的原因。(4分)
(3)请评价当地经济发展的条件。(8分)
参考答案:(1)10~12°C。(2分)特点:总体上自南向北温度递减,比较弯曲或局部闭合。(2分)原因:纬度因素;地形复杂或多山地、高原,地表崎岖。(2分)
(2)原因:该地位于河谷的背风坡、降水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 故阳光充足。(2分)由于太阳辐射强或阳光充足、河谷地区冬季风难以进入,所以温暖。(2分)
(3)有利: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光热水充足,生物种质资源丰富,适合立体农业开发,旅游资源丰富适合旅游业发展。(4分,答对两点即计全分)
不利:地形复杂或地形不够开阔或多地质灾害,交通没有东部地区发达或地区的对外开放性较弱等。(4分)
本题解析:(1)根据等值线的规则“大于大值,小于小值”分析。从图中信息分析等温线的特征。影响因素从纬度、地形等方面分析。(2)光照、温带影响因素从地形,气候方面分析。(3)评价经济条件从利弊二方面分析。条件从矿产、资源、交通等免费分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A.820千米
B.1020千米
C.1220千米
D.1420千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两地纬度差,乘以111,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某地区等压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雾霾多出现在水平方向静风的地方,则最容易出现雾霾的是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小题2】最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雾霾多出现在水平方向静风的地方。读图,根据等压线数值分析,甲地、丙地、丁地都是位于气压不同的等压线之间,存在气压差,就不会是静风地区,不易出现雾霾,A、C、D错。乙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所在地气压差为0,是静风地区,是易出现雾霾,B对。
【小题2】根据气压值判断,图中,甲地位于高、低气压中心之间,也是冷暖气团之间,最容易形成锋面雨,A对。乙地受单一气团影响,且是下沉气流,不可能出现降雨,B错。丙、丁两地位于低压中心边缘,根据等压线凸出方向分析,可能是高压脊的位置,降水可能性不大,C、D错。
考点: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雾霾的形成条件,阴雨天气的形成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年最大24小时雨量均值等值线图(单位:mm),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成都、长沙年最大24小时雨量值可能分别为(单位:mm)( )
A.48,122
B.79,95
C.130,110
D.121,88
【小题2】华北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年最大24小时雨量出现时间,最可能的降水类型分别是( )
A.锋面雨台风雨
B.对流雨地形雨
C.台风雨对流雨
D.地形雨锋面雨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等值线按递增或递减的规律变化。根据图中等值线分析,长沙可能是100-150mm。B、D错。成都的降水量可能是0-50mm,或100-150mm。成都是湿润区,降水量较大,所以只能是100-150mm,C对,A错。
【小题2】华北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年最大24小时雨量出 现时间,应是夏季,华北地区夏季暴雨是锋面雨,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大雨量可能是台风带来的台风雨,A对。
考点:等值线图,我国不同区域的降雨类型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6分)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
|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气温(°C) | 6.5 | 9.0 | 13.0 | 18.0 | 22.0 | 25.0 | 27.5 | 27.5 | 23.0 | 18.0 | 13.5 | 8.0 |
| 水量(mm) | 16 | 17 | 31 | 74 | 118 | 148 | 177 | 139 | 141 | 84 | 39 | 18 |
参考答案:(26分)
(1)丘陵(2分) 鞍部(2分)
(2)冬季温和,(2分)夏季高温,(2分)四季分明。(2分)
(3)冬春遇寒潮(低温)天气,(2分)农业生产易遭冻害;(2分)冬春降水少,春温回升快,(2分)农业生产易遭受旱灾;(2分)夏季多暴雨,(2分)农业生产易遭受洪涝灾害(2分)
(4)赞成。降水季节变化大,建水库可调节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2分)地势低洼、开阔,利于蓄水(或图幅北部河谷狭窄,利于建坝);(2分)临近农用地、居民点,便于生产、生活用水。(2分)
不赞成。该地已有河流流经,可供生产、生活用水;(2分)迁建公路各居民点,增加建设成本;(2分)淹没大片耕地,人均耕地减少。(2分)
本题解析:
(1)图示等高线,最高海拔不超过500米,相对高度大于200米,是丘陵地形为主;甲处在两山之间,是鞍部。
(2)由资料可以看出:该地夏季高温,平均气温超过20°C;冬季温和,平均气温大于0°C;春秋过渡明显,四季分明。
(3)由气候资料可判断该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春季遇寒潮(低温)天气,农业生产易遭冻害;冬春降水少,春温回升快,农业生产易遭受旱灾;夏季多暴雨,农业生产易遭受洪涝灾害。
(4)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答赞成或不赞成,只要理由合理都可。
赞成理由: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大,建水库可调节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有利于调洪蓄洪、防旱;当地地势低洼、开阔,利于蓄水,利于建坝;临近农用地、居民点,修建水库,便于提取生产、生活用水。
不赞成理由:该地降水丰富,已有河流流经,可供生产、生活用水;修建水库要迁建公路和居民点,增加建设成本;修建水库,库区还会淹没大片耕地,人均耕地减少。
考点: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图。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