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5:43:52
1、单选题 读下面甲乙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1—3题。 
1、图甲所示地貌名称为
[? ]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沙丘
2、图乙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
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
3、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
[? ]
A、风力
B、冰川
C、流水
D、植物
参考答案:1、C
2、B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5时53分,海地地区(北纬18.5度,西经72.5度)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读全球六大板块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序号与所示板块相符的是
A.Ⅰ—亚欧板块
B.Ⅱ—美洲板块
C.Ⅲ—印度洋板块
D.Ⅳ—太平洋板块
【小题2】此次地震震中位于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板块分布。
【小题1】根据板块分布规律可知图中Ⅰ为太平洋板块,Ⅱ为美洲板块,Ⅲ为南极洲板块,Ⅳ为非洲板块。
【小题2】海地位于北美洲南部加勒比海地区,读图可知图中①离海地最近。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为一幅地层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岩层①、②、③按从老到新的正确排序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②①③
【小题2】岩层①、②、③、④中不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岩层②在岩层①的下部,形成时间较早,③为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到①②岩层中,说明形成时间较晚。答案选D。
【小题2】图中①和②岩层有明显的层次,属于沉积岩,可能有化石分布。③为侵入岩,④为变质岩,两者都不可能含有化石。答案选B。
考点:该题考查地层分布状况判读和岩层性质的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1.关于图所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形成的地貌与下图中四幅图配对正确的是
A.①地为背斜成岭
B.②③处地质构造为向斜
C.②地有可能找到石油
D.②处比③处岩石坚硬
E.甲一II
F.乙一I
G.丙一Ⅳ
H.丁一III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的岩层弯曲和地表起伏状况判断,①处中间岩层向下凹,判断为向斜,而地表中间高两边低,为山地,A项错误;②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B项错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而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硬,故D项错误;背斜储油,向斜储水,故C项正确。
2.根据图示的地表景观判断:Ⅰ图为山麓冲积扇,可能形成于出山口地带,B项正确;Ⅱ图为风蚀蘑菇,应分布于干旱地区,A项错误;Ⅲ图为角峰、冰斗,应分布于冰川广布的高山地区,D项错误;Ⅳ图为河口三角洲,应分布于河流入海口地区,C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地质构造对地貌的影响和外力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态及主要的分布地区。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需要掌握以下几点:①能根据岩层的变形和变位判断地质构造;②掌握地质构造与地形的差异,能利用地形起伏状况判断地形差异,并掌握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理由;③能利用地质构造在地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④掌握不同的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和其分布地区之间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下面2题
1、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①-a? ②-b ③-c
B.①-b? ②-a ③-c
C.①—c ②一b ③一a
D.①一c ②—a ③-b
2、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侵蚀、搬运、沉积
B.侵蚀、沉积、搬运
C. 沉积、搬运、侵蚀
D.搬运、沉积、侵蚀
参考答案:1、C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