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5:40:41
1、综合题 (10分)
图为我国洞庭湖沿岸某地的195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该湖区1950年-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4分)
(2)简述该地土地利用变化对湖泊及周围地区产生的环境影响。(6分)
参考答案:(1)湖泊面积减少;居住用地增加;农业用地增多。(答出两点即可,4分)
(2)湖泊对河流的调蓄能力下降;工业废水的排放,水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旱涝灾害频繁)。(答出三点即可,6分)
本题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湖泊面积明显减少;居住用地增加;农业用地增多。湖泊面积明显减少导致对河流的调蓄能力下降,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水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除流出地的推力(气候严寒、文化落后等)和流入地的拉力外,还受到中间阻力(如技能、费用、亲情等)的影响,此外,人口流动还会受到流入地的反推力(如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的影响,回答下列小题:1.造成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主要推力是:2.造成我国民工潮现象的主要原因是:3.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4.淮安历史上是我国商业贸易最繁荣的城市之一,后来却逐渐衰退,其主要原因是:5.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反映农业生产具有:6.造成“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的主要原因是:
A.乡村地区环境优美
B.铁路和高速公路向郊区延伸
C.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D.城市就业机会多
E.自然条件的差异
F.人口密度的差异
G.人均寿命的差异
H.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I.科技发展水平
G.经济发达程度
人口受教育水平
资源丰富程度
水源供应不足
战争迫使人口迁移
政治中心的转移
交通条件的变化
计划性
地域性
季节性
周期性
地形差异
气候差异
技术差异
耕作制度差异
参考答案:1. C
2. D
3. D
4. D
5. C
6. B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逆城市化的原因。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主要推力是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环境的恶化;城乡之间的交通联系便捷。造成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主要推力是城市环境质量下降。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人口迁移的方向是从农村向城市,从内地向沿海(迁入人口较多的是上海、广东、北京)和工矿城市。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资源状况则是影响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4.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对商业网点的影响。淮安交通条件的变化,铁路和海运的兴起,使淮安的交通地位下降,所以商业中心的地位下降。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5.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反映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6.造成“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差异,南部为亚热带气候,北部为暖温带气候。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伊犁河流尚在天山北支婆罗科努山与南支哈尔克山之间,最后经哈萨克斯坦注入巴尔喀什湖,其入湖水量占到总入水量的75% -80%左右。伊犁河为新疆径流量最丰富河流。伊犁河谷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北道要冲。
材料二 巴尔喀什湖是世界上极少数有咸淡湖水分别占半的湖,以湖泊中部的萨雷姆瑟克半岛以北的乌泽纳拉尔湖峡(宽约3.5公里)为界。西部平均含盐量仅有1.48%0,东部平均含盐量则达到10.42%o。
材料三?下图为伊犁河和巴尔喀什湖位置略图。
(l)结合材料一和二,分析巴尔喀什湖西部没有形成咸水湖的原因。(8分)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伊犁河谷成为古丝绸之路北道要冲的原因。(8分)
(3)根据伊犁河谷地区的优势条件,提出该流域的经济发展的方向。(6分)
参考答案:
(1)巴尔喀什湖东西狭长(2分);中间为狭窄的水域乌泽纳拉尔湖峡,阻碍了湖泊东部和西部水体的交换(2分);巴尔喀什湖西部有伊犁河水的注入,伊犁河水量较大,稀释作用明显,而湖泊东部无淡水汇入。
(2)伊犁河谷呈东西走向,与古丝绸之路走向一致(2分);伊犁河谷地势相对低平(2分),便于人畜的通行,伊犁河谷水量丰富,提供了水源(2分);沿途村镇众多,农牧业发达,为过往商人提供食宿方便。(2分)
(3)利用优越的边境口岸位置,发展物流业和边境贸易(2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2分);利用优质的农牧业产品,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2分)。
本题解析:
(1)巴尔喀什湖西部接纳了伊犁河水,而且巴尔喀什湖东西狭长,中部狭窄,阻碍了湖泊东西部的水体交换,使得巴尔喀什湖西部盐度较低。
(2)首先,伊犁河谷走向与古丝绸之路走向一致。其次,新疆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干旱,缺乏水源,而伊犁河谷地势较平坦且水量丰富,为过往商人提供了方便的交通环境并有能力为过往商人提供食宿。
(3)其优势有优质的农牧产品,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作为边境口岸的地理位置。所以,该流域可以发展边境贸易,旅游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等。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示意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计划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读图回答小题。
1.我国不同区域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差异显著,总体上表现为2.导致各地出现“人口零增长”时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沿海地区均较早,内陆地区均较晚
B.南方地区均较早,北方地区均较晚
C.东部地区较早,西部地区较晚
D.直辖市2020年前都实现了“人口零增长”
E.交通便利程度
F.城市化水平
G.人口迁移率
H.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通过图示可以看出我国不同区域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总体上表现为东部地区较早,西部地区较晚。故选C项;广西壮族自治区属于沿海地区也属于南方地区,但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晚,所以A、B错误;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四大直辖市在2020年前都出现了“人口零增长”。但各地区的人口增长是受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两大因素影响的,尽管一个地区的人口实现了“人口零增长”,这是指其自然增长为0,还有迁入与迁出对其人口数量产生的影响;所以D的说法是错误的。
2.结合表格中的相关信息可知“人口零增长”实现得快慢主要因素是与经济发达程度有关。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增长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组题关键是考生明白图示中的“人口零增长”是指自然增长为0以及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等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的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可以比较轻松地完成题目的要求,试题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明朝的药圣李时珍在采药撰写《本草纲目》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400年后的今天,许多名贵的中草药和动物药材已很难寻觅了,并且许多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减少、有毒成分增多。照此下去,国药将不存在,中医将难以发展。
(1)你认为这种情况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
(2)产生这些问题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如何保护中药资源?
参考答案:(1)①动植物资源被破坏(数量、种类减少);②环境污染严重,使药物被污染。
(2)①大肆捕杀野生动物药材,过度采摘天然中草药;②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侵占野生动植物的生长地;③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工业排污严重,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严重。
(3)保护中药生长的衍生环境;有计划地开采中药资源;发展无公害的中药人工养殖业。
本题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能根据所学进行知识迁移,解决中药资源面临的环境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