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5:31:23
1、单选题 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A.赤道以北地区
B.赤道附近地区
C.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D.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日最小;南北回归线之间,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并且该地若在北半球则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若该地位于南半球则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因此本题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正午高度的变化规律。
【规律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判读及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直射点往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因此:已知某一正午太阳高度角,一般有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此度数)。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日最小;南北回归线之间,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并且该地若在北半球则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若该地位于南半球则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3.最值: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整个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相反直射南回归线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整个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
4.计算公式:H=90°-所求点及太阳直射点纬度差。
5.影子的长短变化与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影子变短;方向由太阳的位置确定。若太阳位于南方,影子朝向北方。反之则影子朝向南方。
6.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的倾角、楼间距的计算等要抓住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2011年夏,家住美国旧金山(西八区)的小明到北京看望外婆。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小明于当地时间 8 月 1 号上午 8:00 起飞,飞机途中飞行 10 小时。小明外婆到首都国际机场接小明的时间应该是?( ?)
A.8 月 1 号 10:00
B.8 月 1 号 18:00
C.8 月 2 号 10:00
D.8 月 2 号 18:00
小题2:当小明到达北京时,全球日期与北京相同的范围有?(?)
A.一半
B.一多半
C.一小半
D.全部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旧金山(西八区) 时间 8 月 1 号上午 8:00,飞机途中飞行 10 小时,北京时间(东八区)8 月 1 号上午 8:00+(8+8)+10="8" 月 2 号 10:00。选择C项。
小题2:8 月 2 号 10:00到达,日期的范围从0时(30?W)--180?,其范围占全球的一大半。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为“某山地12月22日正午光照示意图”,遮蔽区即为阳光照射不到的区域。回答题。 
小题1:若甲地位于乙地的正南方,则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A.北纬45°附近
B.南纬30°附近
C.北纬25°附近
D.南纬20°附近
小题2:若对山坡植被过度砍伐,该地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A.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
B.地下水位升高
C.暴雨时坡面水流速度减缓
D.冬季河流径流量一定增大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可知甲地位于乙地的正南方且处于遮蔽区可推断出该区域位于南半球,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若该区域位于南纬20°附近的话则甲处为阳坡不符合题意,只能选B。
小题2:该地为山地,坡度陡。若过度破坏植被则会导致地表植被的蓄水能力下降、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寓以“某山地12月22日正午光照示意图”考查,学生需全面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纬度变化规律。
【规律方法】图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a.赤道.b.15°N地区;c.北回归线;d.40°N地区;e.北极圈;f.北圾;g.赤道;h.15°S地区;i.南回归线;j.40°S地区;k.南极圈;I.南极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A.78°17′N,120°E
B.66°34′N,120°E
C.78°17′N,116°E
D.23°26′N,120°E
小题2:当天,该地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方位分别是?(?)
A.正北升起,正南落下
B.东北升起,西北落下
C.正北升起,正北落下
D.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小题3:该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曲线为?(?)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该地北京时间12:00达到正午,所以该地的经度为120°E。根据该地日出太阳高度为11°34′,该地出现极昼现象,纬度比极圈纬度高11°34′,所以该地纬度为78°17′N。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该日出现极昼现象,该地位于北半球,该地太阳从正北升起,正北落下。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3:该地冬季出现极夜现象,无太阳高度,所以排除A。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可以达到35°09′。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地球由A转到B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及纬度变化的范围是?
?
(2)此刻,①地的太阳高度是?。
(3)地球由C转到D的过程中,10°S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特点是:
?
??
(4)地球由D转到A的过程中,地球表面极昼现象的变化范围是
?。
(5)当地球处在D位置时,在下图中转画成以南极点为中心的日照图。(3分)
要求: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太阳光线、晨昏线和夜半球。
参考答案:(1)向北(1分)? 0°—23°26′N(2分)
(2)0?(1分)
(3)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最大—变小(3分)
昼夜长短:昼夜平分--昼逐渐长,夜逐渐短--昼最长夜最短(3分)
(4)极昼范围由南极圈内向南逐渐减小至南极点(3分)
(5)图略
本题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加归线移动,方向向北,范围0°—23°26′N。
(2)①地为晨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3)地球由C转到D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10°S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最大(直射时最大)—变小,昼夜长短变化是由昼夜平分--昼逐渐长—最长,夜逐渐短--昼最长夜最短。
(4)D转到A的过程中,由冬至到春分,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到赤道,地球表面极昼现象的变化范围南极圈内向南逐渐减小至南极点,范围由最大到0。
(5)南极点为中心的日照图为南半球,地球自转为顺时针,南极圈内为极昼。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