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5:26:55
1、单选题 关于水循环地理意义的正确叙述是(? )
A.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B.使水呈三态变化
C.加速了冰川的融化
D.使海平面上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水循环实现了四大圈层的有机联系,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运动和能量传输得以转化;进影响着全球气候,塑造者地表形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维持全球水量平衡;②使全球各种水体不断更新;③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④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⑤塑造着地表形态。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自然界碳、水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人类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是造成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
环节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有关水循环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维持了全球水的静态平衡,促进淡水资源的不断更新
B.促进不同地区间的能量交换,加剧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C.不能溶解和带走岩石、土壤的矿物质
D.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人类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最主要的环节是④人类燃烧化石燃料释放二氧化碳。
小题2:有关水循环意义的叙述,A项应为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B项应为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C项水循环能够溶解和带走岩石、土壤中的矿物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与水循环意义。水循环是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循环意义:
(1)使地球上的水体处于不断的更新状态,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
(3)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面两图,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图中:( )
A.黄河的干流由北向南流
B.降水分布特点主要受夏季风影响
C.南部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D.贺兰山为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小题2】宁夏:( )
A.干旱危害最严重的地区降水量也最少
B.黄河沿岸引水灌溉,干旱危害程度低
C.中东部的草原区对干旱的承受能力较强
D.中西部第一产业为主,抵御干旱能力较强
【小题3】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宁夏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引黄灌区增加水稻种植,提高粮食产量
B.中部大规模植树造林,治理土地荒漠化
C.山区恢复天然植被,增强水源涵养功能
D.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黄河干流大致自南向北流;图中平原地区降水量主要受夏季风影响,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该地南部纬度约为36°N,为温带地区,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贺兰山东部和西部均属于地势第二阶梯。
【小题2】从左右两图对比可以看出,干旱分布和降水分布并不完全一致,如南部降水较多,而干旱等级也较高;该地区总体较为干旱,黄河沿岸水源充足,灌溉农业发达,更易受到干旱影响,干旱危害度高;而中东部地区为草原区,对干旱的承受能力较强。
【小题3】该地区总体降水较少,不适宜种植水稻和大规模植树造林;山区地形条件适宜恢复天然植被,以增强涵养水源的功能;该地第二、三产业基础薄弱,应逐渐增加其比重,实现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不合理。
考点:区域农业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为我国某省区2004年的水平衡收支概算(单位:亿m3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的甲和乙分别代表2.该省区可能是3.据图推断,该省区水资源利用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A.蒸发量和入海水量
B.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
C.入海水量和农业用水
D.工业用水和蒸发量
E.藏
F.宁
G.台
H.新
I.水污染加剧
G.浪费严重
河流冬季断流
地下水超采
参考答案:1. A
2. C
3. D
本题解析:本题较为清晰的图片为:
1.根据图中文字叙述,用水量应包含工农业用水量,所以排除BCD选项。图中降水量变为径流量,需要减去蒸发量;径流量变为用水量,需要减去入海水量。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根据该区域大量的降水量注入海洋,应为我国的外流区,该地区降水量大于800mm,应该为我国南方地区。藏为西藏自治区,降水差别大;宁和新,位于西北地区,降水少。所以选择台湾。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3.根据图示该地地下水补给量为40.00,而地下水抽取为55.43,使用量超过补给量,产生地下水超采现象。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回答下面2题。
小题1:图中反映出的问题是
A.洪涝灾害
B.地面沉降
C.海水入侵
D.大水漫灌
小题2:造成图中问题的原因是
A.洪涝灾害
B.地面沉降
C.海水入侵
D.过度开采地下水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小题1:图形表示了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表沉降,进而引起地面建筑物出现裂缝、断开及错位和下沉等现象。
小题2:地下水对组成地表的各种物质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一旦被过度抽取则会降低地表支持力,造成地表下陷等诸多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