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五)

时间:2019-07-03 05:24:3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生活质量”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下图为“生活质量与GDP和电力消耗量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
[? ]
A.人均GDP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B.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相关性不明显
C.人均GDP在3~6千美元时,生活质量有所下降
D.人均GDP在3~6千美元时,人均用电量会呈下降趋势
2.此图给我们的启示,正确的说法是
[? ]
A.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它必须在经济得到大发展后才能得到彻底治理
B.我国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
C.人均电力消耗多,生活质量就高,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
D.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环境问题,因此我们要边污染边治理


参考答案:1.C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全球环境问题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使人类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群。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略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__? __? ___原则。(1分)
(2)环境问题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不同,请结合材料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4分)
(3)请结合上图说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合作的途径有哪些?(3分)
(4)2009年11月26日,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上,我国承诺到2030年实现单位GDP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50%的目标,你认为我们要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实现该承诺。(3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黄梅戏《天仙配》中唱到“我挑水来你浇园”“你耕田来我织布”,回答问题。
小题1:材料中歌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
A.史前文明
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
D.后工业化时期
小题2: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
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
C.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D.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小题1:材料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场景,故属于农业文明时期。
小题2:农业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而农业生产过程可能导致局部地区的生态破坏。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观点中,不符合我国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点是
A.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B.实行环境保护的国策
C.努力提高人口素质
D.大力提倡高消费观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目前我国经济水平尚低,环境压力较大,资源供给能力有限,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口、环境与资源现状不适合我国推行高消费的生活方式。故A、B、C三项错误,D项为正确选项。
考点:我国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点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同学们对人口国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 生态足迹是人们所消耗的每种消费品的生物生产面积的总和。有效生态承载力是自然能够对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1—2题。

1、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1.2公顷/人,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为0.8公顷/人,则中国的人均生态赤字为
[? ]
A、0.4
B、-0.4
C、2.0
D、-2.0
2、当生态赤字为负值时,从国家和地区的角度看是使用了别国的资源,从全球的角度看是盗用了下一代
? 的资源。这句话中体现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有
[? ]
A、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参考答案:1、B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