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5:20:20
1、单选题 下图示意某日极昼圈(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圈)内的太阳高度分布。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此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是( ?)
A.10°S
B.20°S
C.10°N
D.20°N
小题2:该日极昼圈以内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 )
A.部分地区自极昼圈向极点递减
B.部分地区自极昼圈向极点递增
C.自极昼圈向极点递增
D.自极昼圈向极点递减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可知,此日北纬70°及其以北地区发生极昼现象,故此日太阳直射在20°N;也可以根据该日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0°,推算出此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是20°N。
小题2:在极昼圈内,越靠近极点的地区,离太阳直射点的距离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故该日极昼圈以内的所有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自极昼圈向极点递减。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2010年厦门(北纬24°27′,东经118°06′)国际马拉松赛事于北京时间1月2日上午8点鸣枪开赛。下图为2010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路线示意图,某女运动员到达全程赛事终点时,她的身影向正北并大致与身高相等。据此完成
小题1:比赛当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能是?(?)
A.23°26′S
B.23°26′N
C.11°52′S
D.20°33′S
小题2:该运动员的参赛成绩测算结果应为?(?)
A.4时00分00秒
B.3时52分24秒
C.4时07分36秒
D.4时08分24秒
参考答案:小题1:D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和时间计算。
小题1:根据某女运动员到达终点时,其身影向正北并大致与身高相等可推知,该日厦门市正午太阳高度为45°,故太阳直射在20°33′S。
小题2:据题意,该运动员比赛到终点时,厦门市 118°06′E 地方时为12时,北京时间为12时07分36秒,故比赛用时为4时07分36秒。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关于地方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的时刻
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C.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D.相对位置偏东地点的地方时要晚一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经纬网图中OP为完整的昏线,黄赤交角取23.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b点的区时是________。(3分)
(2)下列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所示日期与图甲一致的有________。(1分)
(3)用折线在图乙中画出该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3分)
(4)甲图中a点位于b点的________方向。该日a、b两点中白昼较长的是________,
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________。(3分)
(5)一架飞机从c地飞往a地,最短航线的飞行方向是 。(2分)
参考答案:
(1)(23.5°S,60°W)(2分),15时(1分)。
(2)C(1分)
(3)(3分)
(4)东北方向(1分),b(1分),b(1分)。
(5)先正北过北极点后正南(2分)。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1)由材料可知,图中OP为完整昏线,则30°E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18点,每隔15度一小时,则12点经度向西找6小时,90度,则为60°W,昏线与南北纬66.5度相切,根据晨昏与纬线切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相切得出,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3.5度,由光线与晨昏线垂直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则太阳直射点为(23.5°S,60°W)。b点在10°W上,所在的时区为西一区,由30°E为18点得15点。
(2)图甲中代表冬至日,,图中AD代表夏至,B代表春秋分,C代表冬至,则选C。
(3)根据H=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公式得出,66.6°N为0度,23.5°N为43度,赤道为66.5度,在乙图中标注几点,用折线画出即可。
(4)甲图中,a位于b的上方,则为北;根据两点劣弧部分判断在东方,综合为东北。冬至日,全球越往北昼越短,则b昼较长。纬度越高, 线速度越小,则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b.
(5) ac位于同一经线圈上,应走最近的极点,则先往先正北过北极点后正南。
考点:地球运动的意义,地球经纬网
点评:(1)太阳直射点经度找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纬度与晨昏线切点纬度互余;(2)根据直射点位置判断日期,难度较小。(3)画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根据计算公式和规律来画(4)判断方向时特别注意东西方向(5)同一经线圈上的两地最短航线为走最近的极点。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下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共24分)
(1)该图所示的日期约为?,判断依据是什么?(4分)?
(2)此时,地球运行在?(填“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2分)
(3)弧MAN是?(填“晨”或“昏”)线。此刻,A点的地方时为?。(4分)。
(4)此时,D地的太阳高度是?。(2分)
(5)D、B两点的自转线速度大小关系是?。(2分)
(6)此日D点的昼长为?小时(2分)
(7)由C点向A点发射炮弹,落点将?偏(东或西)。(2分)
(8)将此侧视图转换成北极俯视图,用阴影表示夜半球,画出晨昏线、太阳光线、地球自转的方向,并表示出A点。(6分)
参考答案:
(1)6.22?(2分)?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2分)?
(2)远日点?(2分)
(3)晨? 6:00?(4分)
(4)0度?(2分)
(5)B>D?(2分)
(6)16?(2分)?
(7)西?(2分)
(8)(6分)
本题解析:
(1)图示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日期为6月22日。
(2)6月22日,地球运行在远日点(7月初)附近。
(3)图示晨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为晨线。A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
(4)D点在晨线上,正处日出,太阳高度等于0°。
(5)D点纬度度数高于B点纬度度数,根据纬度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小,可知D点比B点地球自转线速度小。
(6)A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时,D点所在经线与A所在经线经度相差30°,所以D点地方时比A点地方时晚2小时,为4时。即该点所在的纬线上该天日出4时,则其昼长为16小时。
(7)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运动方向向右偏,所以该炮弹落点将偏西。
(8)北极上空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6月22日,北极圈以北区域出现极昼现象,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A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如下图所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