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区域可持续发展》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7-03 05:17:0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根据材料和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天漠”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它们像是形形色色的“迷你沙漠”,却会神秘出现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带,与江河湖海如影随形。图甲中M地附近有20多万亩沙丘。
材料二?图乙示意鄱阳湖南部地区。
(1)分析M处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
(2)M处有时风力强劲,试分析M处风力强劲主要发生的季节及成因。(8分)
(3)据图乙分析PQ铁路沿线最适宜发展的工业类型及有利的区位条件。(10分)


参考答案:
(1)M周边多低山丘陵,周边多河流,风沙沉积。6分。
(2)春季。成因:风力强;共计8分。
(3)冶炼。能源、资源丰富,交通便利。10分。


本题解析:
(1)读图,M地位于鄱阳湖东岸,M周边多低山丘陵,有众多大大小小的支流注入,携带泥沙较多。湖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湖区周围低山丘陵上的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在湖区有大量泥沙堆积。冬季是枯水季节,湖内沙滩露出水面,形成了丰富的沙源,强风的吹动作用,促进了湖边M地沙丘的发育形成。
(2)这里是季风气候区,根据图中河流流向判断,M地东面有山地,阻挡了夏季风的影响,西部是广阔的水面,对冬季风不有阻挡,所以风力强劲的季节是冬季。(无法按答案解析)
(3)读图乙,铁路沿线有铜矿,有丰富的水电,能源、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所以适宜发展有色金属冶炼。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世界枸杞看中国,中国枸杞看宁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下图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

(1)宁夏北部海拔小于1500米的地区为枸杞种植适宜区。分析该地区利于种植枸杞的自然条件。(6分)
材料二 近十年来,宁夏政府先后投入2亿多元大力发展枸杞生产,选育优良品种,扩大种植面积,使产量不断提高,并建立枸杞加工、营销企业100多家,开发枸杞酒、枸杞籽油、果汁等十大类、50多种特色产品。“枸杞经济”在宁夏已初具规模,如今的宁夏枸杞市场已拓展到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依据材料,简述宁夏枸杞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经济条件。(3分)
(3)说明宁夏“枸杞经济”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大于等于10°C的积温数值较高(读出具体积温值可得分),热量条件较好;(1分)
光照条件较好;(1分)气温日较差较大,利于枸杞糖分积累。(1分)海拔较低(或地处宁夏平原),地势平坦;(1分)土层深厚,土壤较肥沃;(1分)临近黄河,有灌溉水源。(1分)
(2)政策支持力度加大;(1分)科技水平提高;(1分)市场需求扩大。(1分)(必须有表示变化的词语)
(3)实行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1分)调整了当地的经济结构;(1分)增加了就业机会;(1分)创收创汇(或增加收入);(1分)推动了经济发展。(写出其中三项即可,每项1分,共3分。)


本题解析:
(1)读图,宁夏北部大于等于10°C的积温多大于3000°C,数值较高,热量条件较好。根据降水量数值看,约在200mm左右,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条件较好,气温日较差较大,利于枸杞糖分积累。北部地区海拔较低,从图中看位于黄河沿岸的宁夏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较肥沃。临近黄河,有灌溉水源。这些都是有利于枸杞种植的自然条件。
(2)读材料二,政府投入2亿多元,表明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培育优良品种,开发多种特色产品,表明科技水平提高。产量不断提高,市场拓展到40多个国家,说明市场需求扩大。这些社会经济条件,导致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3)宁夏“枸杞经济”的发展,对产品实行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调整了当地的经济结构,增加了就业机会。为当地创收创汇,增加人们的收入,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生态功能分区图”,回答下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丙三个生态功能区的说法正确的是2.图中城市今后的发展方向与理由正确的是
A.丙区在三区域中水质最好
B.丙区城市有色冶金工业发达
C.甲区域的湖泊对乙区域生态环境无明显影响
D.乙区位于河流下游平原,夏季易发生洪涝灾害
E.向北发展矿产资源丰富
F.向南发展地形平坦开阔
G.向东发展海陆交通便利
H.向西发展一气候温暖湿润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丙区域位于城市,水质较差,甲区域位于乙区域的上游,湖泊能够调节下游地区的径流量,乙区位于河流下游平原,夏季易发生洪涝灾害。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根据图示:丙区的南方地形平坦开阔,城市适合向南拓展。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0分)“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两个重要经济区。结合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城市群
土地面积(万km2)
人口(万)
非农业人口比重(%)
生产总值(GDP,亿元)
人均GDP(元)
经济密度(亿元/ km2)
产业结构比
进出口总额在GDP中百分比
长江三角洲
10.02
7 571
44
6.55万
35 040
2 871
4.6:55.9:39.5
1.13
珠江三角洲
2.2
2 624
50
2.97万
42 499
6 155?
4.4:53.3:42.3
2.04
?

(1)描述上海市的交通区位。(3分)
(2)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正积极筹备风力发电场。分析两地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3分)
(3)根据表中材料,比较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4分)


参考答案:
(1)①上海地处我国长江航运出入海洋的门户;(1分)②京沪、沪杭(沪昆)铁路在此交汇;(1分)③我国南北沿海航线的中点。(或我国最大的对外航线的港口;或有我国最大的航空港之一,拥有多条国际国内航线)(1分)
(2)①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1分)②受夏季风影响大;(1分)③地势低平。(1分)所以风力资源丰富。
(3)①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密度大;(1分)②人均GDP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1分)③第三产业比重较大,(1分)④对外贸易水平高于长江三角洲等。(1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长江三角洲图分析。上海地处我国长江航运出入海洋的门户,京沪、沪杭(沪昆)铁路在此交汇,我国南北沿海航线的中点。是我国最大的对外航线的港口,有我国最大的航空港之一,拥有多条国际国内航线。交通位置重要。
(2)两地都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两地的地势低平。地形对夏季风的阻挡少,所以风力资源丰富。
(3)读表格,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主要包括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密度大,人均GDP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第三产业比重较大,对外贸易水平高于长江三角洲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06年12月9日人民日报报道,在“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获得特别奖的“绿色GDP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在发表获奖感言是透露,绿色GDP正面临举步维艰的窘境,部分省份要求退出绿色GDP核算试点,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有关“绿色GDP”的正确的是
①“绿色GDP”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②“绿色GDP”概念的提出,最关键的是促进决策部门和公众观念的变化
③“绿色GDP”的含义是不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而追求环境质量
④“绿色GDP” 的提高会增加资源的相对消耗量2.部分省份要求退出绿色GDP核算试点,说明?
①绿色GDP还未被一些决策者认识理解?②绿色GDP核算方式还不十分完备
③进行绿色GDP核算,会降低经济增长水平?④进行绿色GDP核算,会降低GDP总量3.下列经济增长可以反映绿色GDP理念
①大力发展传统工业,提高经济收入水平
②砍伐出售林木,获得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得到大片耕地
③发展“循环经济”,获得经济收益
④实现清洁生产,获得经济收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E.①④
F.①②
G.②③
H.③④
I.①③
G.②④
②③
③④


参考答案:1. A
2. B
3.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保护。
1.绿色GDP主要指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最关键是产业部门和公众的参与,故选A项。
2.“部分省份要求退出绿色GDP核算试点”说明在实施上遇到困难,主要体现在决策者的认识和实施方法上,故选B项。
3.传统工业一般以矿产资源为基础,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故不符合绿色GDP概念,①错误;大面积的砍伐树木,可获得经济效益,但环境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将对地区的长远发展不利,不利于可持续发展,②错误。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