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大气受热过程》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9-07-03 05:16:4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随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乙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图乙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全球变暖的热力原因为:温室气体吸收地面辐射后,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补偿给大地,使近地面气温升高,图乙中④为大气逆辐射,D正确。
小题2:“地球变暗”即大气能见度降低,是因为太阳辐射被削弱了,即图乙中的②(大气的反射作用),B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在无风的地方点燃蚊香,只见烟雾总是先上升,但只能上升到一定高度。这是因为
A.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因重力作用下沉
B.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因重力作用下沉
C.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四周分散流动
D.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四周分散流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点燃蚊香,则空气受热上升,而由于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高空形成高压,即较同一水平面的周边地区气压高,进而形成空气的水平运动,导致空气向四周分散。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  实验原理分析。
某学生在做一个实验。
实验用材:
? 1.5升或更大的空矿泉水瓶(1个)、温度计(2支)、土壤(少量)、玻璃盘(2个)、剪刀、手表、纸笔等文具。
实验步骤如下:
Ⅰ:将一些土壤分别放入两个玻璃盘,将温度计A、B分别放在其上。
Ⅱ:用剪刀将塑料瓶拦腰剪断,将底部碗状部分倒扣在温度计A上。温度计B无任何遮盖物。
Ⅲ:将两个装置放置在阳光下,保证两支温度计接受同样的光照射,然后观察升温过程,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录温度。
根据上述实验,请你作出分析:
(1)3小时后,两个温度计的显示,温度较高的是_______。
(2)这个实验模拟的是什么原理,请你作出简要分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原理已广泛应用于农业上,尤其在北方地区的秋冬季节,可以抵御________和________等气象
? 灾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参考答案:(1)A
(2)温室效应(或保温作用),塑料瓶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来,使地面温度增高,地面放出的长波
? 辐射却很少能穿透塑料瓶,从而把热量保留在瓶中使温度升高。(言之有理即可)
(3)霜冻;寒潮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代表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的序号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A.增强①辐射
B.增强②辐射
C.增强③辐射
D.增强④辐射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图分析,①代表地面辐射,②代表大气逆辐射,③代表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④代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根据箭头的宽度分析,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大气热量来源主要是地面辐射。所以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的序号是①,A对。
小题2:燃烧柴草的做法,可以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和尘埃的含量,从而增强大气的逆辐射②的强度。减少地面辐射的热量损失,这是大气的保温效应,可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B对。不能增强①辐射,A错。也不能增强③辐射?、④辐射,C、D错。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
[? ]
A、红外光
B、紫外光
C、可见光
D、以上三个都不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