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5:12:19
1、单选题 读右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如果图中的虚线为晨线,则此时的北京时间是:
A.6时
B.15时20分
C.3时20分
D.12时
【小题2】若从A点沿经线向B方向发射一颗射程为4000千米的导弹,则关于导弹落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导弹将落在北半球、西半球
B.导弹落点所在地一年之中有两次太阳直射
C.导弹落在低纬度地区
D.导弹落在B点的东南方向、A点的东北方向
【小题3】若图中AB、BC的图上距离相等,则:
A.AB、BC的实地距离相等
B.从A点出发依次向正北、正东、正南、正西各走100千米,最后刚好能回到A点
C.AB的实地距离大约是BC的两倍
D.BC的实地距离大约是6660千米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分析:晨线和赤道的交点为A点,地方时为6点,对应20°W,那么很容易求出北京时间(120°E)为15时20分,B正确。
【小题2】20°W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图中为北半球,从A点沿经线向B发射导弹,受地转偏向力右偏影响,一定会落在20°W以东,即东半球,A错;再依据导弹射程4000KM和纬度相差30°的间隔距离(30×111KM=3330KM),可推知导弹应落在中纬度地区(无直射现象),B点的东南,A点的东北方向,因此B、C错,D正确。
【小题3】根据经度和纬度间隔距离的计算知识:若图中AB、BC图上距离相等,则AB的实地距离约为60×111KM=6660 KM,BC的实地距离约为60×111×cos60°KM="3330" KM,A、D错,C对;从A点出发依次向正北、正东、正南、正西各走100千米,最后刚好能回到A点正东方向,B错。
考点:时间的计算;导弹发射问题;地图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地球绕日公转二分二至日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北半球昼大于夜的时段是从_____到______。(填数字)(2分)
(2)北半球夜长于昼、昼逐日增加的时段是从_______到______。(填数字)(2分)
(3)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的时段是从______到______。(填数字)(2分)
(4)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的时段从_______到______。(填数字)(2分)
(5)当地球到达④位置时,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 _。
此时上虞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 。(2分)
参考答案:
(1)① ③(2分)
(2)④ ① (2分)
(3)③ ④(2分)
(4) ④ ②(2分)
(5)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1分) 昼短夜长(1分)
本题解析:
(1)据图可知①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②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③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④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大于夜的时段为春分日至秋分日(3月21日前后至9月23日前后),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的时段。
(2)北半球夜长于昼,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的时段,昼逐日增加,太阳直射点应从南回归线向赤道运动,即从冬至日到春分日(12月22日前后至第二年的3月21日前后)。
(3)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太阳直射点应该从赤道一直向南移动,即从秋分日到冬至日(9月23日前后至12月22日前后)。
(4)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太阳直射点应该从南回归线一直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即从冬至日到夏至日(12月22日前后至第二年的6月22日前后).
(5)④的位置是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也是太阳直射点所能到达的最南位置,所以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地区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上虞位于浙江绍兴市,所以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北京(40°N)某校一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把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需经常调节支架,使正午太阳光线直射集热板。在一年中,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变动幅度大约是( )
A.23°26′
B.46°52′
C.66°34′
D.90°
【小题2】当集热板与地面夹角最大时( )
A.我国江淮地区正值梅雨季节
B.松花江正是第一次汛期
C.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
D.巴西高原的动物向北迁徙
【小题3】将太阳能热水器装在玻璃箱内,主要目的是( )
A.保护热水器,延长使用寿命
B.起装饰作用,使其外观更好看
C.减少热水器在夜间和阴天的热量损失
D.提高太阳辐射强度,从而增加热效率
【小题4】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应该是( )
A.吐鲁番
B.拉萨
C.海口
D.重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B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集热板和地面的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因此,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表动幅度就是该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动幅度。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73°26′,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26°34′,变化幅度为46°52′。
【小题2】从上题分析可知,当集热板与地面夹角最大时,即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为冬至日,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是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我国江淮地区梅雨出现在春末夏初;松花江第一次汛期为春季;巴西高原的动物向北迁徙是北半球的夏季。
【小题3】玻璃箱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的,有利于白天或晴天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夜间和阴天,玻璃箱具有保温作用,能有效减少太阳能热水器的热量损失。
【小题4】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因此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
考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太阳辐射分布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当北京白昼时间最短日,再过10天以后,地球在地球公转轨道的
A.近日点附近
B.远日点附近
C.线速度最慢处
D.角速度最慢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北京白昼最短为冬至日(12月22日),再过10天为1月初,地球公转接近于近日点附近,其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为最快。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公转运动。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和地球公转轨道位置的确定。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图正确表示1月1日前后日照情况的是(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1月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南极附近出现极昼,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但南北极圈上有昼夜交替。根据自转方向判断上图所属半球,再看极地附近昼夜现象,B图顺时针方向,为南半球,南极附近出现极昼,南极圈不全在昼半球,正确。故选B。
考点:该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