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5:09:35
1、综合题 看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处地质构造名称是 ,地貌名称为 ,丁处的地质构造是 ,丙处的地质构造为 ,甲、乙、丙、丁四处地质构造中可能有石油的是 。
(2)从地形上看,丁处成 ,原因是丁处 。
(3)如在此地修建隧道,应在 处。原因是 。
(4)在丙处有一河流流经,欲在此处建一水库大坝是否可行 ,原因是 。
(5)如果寻找油气,要在 中找,要寻找地下水应在 中找。
参考答案:
(1)背斜,山谷,向斜,断层,乙处
(2)山岭 向斜槽部受挤压力质地坚硬,不易被侵蚀,保留成山
(3)乙处 背斜为天然拱形,比较坚固;并且不易积水
(4)不行 坝址不稳定,容易渗水
(5)甲(背斜) 乙(向斜)
本题解析:
(1)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图中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受外力侵蚀为山谷地貌;丁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受外力的沉积作用为山岭地貌;丙处岩层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为断层;在地质构造中,背斜易储油,故乙处多石油。
(2)丁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受外力的沉积作用为山岭地貌;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力质地坚硬,不易被侵蚀,保留成山。
(3)背斜为天然拱形,比较坚固;并且不易积水有利于修建隧道,故乙处可以。
(4)丙处为断层结构,不稳定,易渗水,故不利于建坝。
(5)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而向斜有利于储水,故油气在甲处,地下水在乙处。
考点:地质构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左图中,形成该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风化作用
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D.风化作用、冰川作用
小题2:右图中,E、F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两图分析,该河流上游海拔高,气温低,冰川作用强烈,河谷的形成是因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E处河谷较宽,主要表现为流水的搬运作用,F位于河口处,有河口三角洲的存在。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L1、L2分别为④岩层形成前后的地表形态。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I.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侵蚀强弱的不同 II. 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岩层年代不同 III.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伴随着图中褶皱的产生 IV.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地壳经历了下降运动
A.I II
B.IIIⅣ
C.I IV
D.II III
【小题2】图中各岩层的形成,按由新到老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一②一①一④
B.①一③一②一④
C.④一③—②一①
D.①一②一③一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a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其顶部受张裂作用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b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因此I正确、II错误;图中褶皱发生于④岩层形成之前,因此III错误;④岩层由沉积作用所形成,因此地表由L1演化为L2的过程中,地壳经历了下降运动,IV正确。
【小题2】从上题分析可知,④形成最晚。岩层②侵入到岩层①内部,说明岩层②较岩层①新;同理岩层③较岩层②新。
考点:地质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 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横亘石壁如带”。文中所记载地区的岩石,按成因分,可能属于
[?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侵入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图7,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代表?板块, E代表?板块。
(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上的是?板块。
(3)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填图中字母)板块和?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
(4)红海是B板块和C板块的?边界,它是两大板块?(填运动方式)形成的。
参考答案:(7分)
(1)亚欧?美洲?
(2)太平洋(或D)?
(3)A? C?
(4)生长?张裂
本题解析:由图可知,(1)A为亚欧板块,B为非洲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太平洋板块,E为美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2)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上的是太平洋板块。(3)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4)红海处于生长边界,它是由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的。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