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5:08:54
1、单选题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从而加剧全球变暖,带来气候多变、灾害丛生等严重后果。为此全社会在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右图示意碳物质在地球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中
[? ]
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
B、⑥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
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D、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
2、有关人类活动作用于⑤及可能的后果是
[? ]
A、人工增雨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B、建设水电站后容易加剧洪涝灾害
C、发展火电站可能导致沿海低地被淹
D、北京冬季燃煤取暖导致河流污染
3、据图分析,我们可以把“节能减排”的重点放在
[? ]
A、更多使用燃烧植物获得的绿色能源
B、减少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动物饲养量
C、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效率
D、大规模的发展重化工等高能耗企业
参考答案:1、D
2、C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我国某种地理现象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理现象可能是2.对图中面积最大一块地理现象有直接影响的因素是
A.洪涝
B.台风
C.泥石流
D.高温
E.暖锋
F.台风
G.亚洲高压
H.副热带高压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该地理现象主要分别长江中下游和南疆地区,可知该现象最可能是高温,洪涝、泥石流在南疆很少发生,台风对南疆没有影响。
2.根据上题的结论,图中面积最大一块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易发生高温现象,暖锋和台风带来降水,不会出现高温,亚洲高压发生在冬季。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和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人类活动可以加剧泥石流、地震、洪涝等地质灾害。
[?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2007年5月29日上午,在高温的条件下,太湖无锡流域大面积蓝藻暴发,导致无锡部分地区自来水发臭,连续多日无法饮用。据此回答29~30题。
小题1:太湖蓝藻暴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连续高温高热,导致太湖蓝藻在短期内积聚暴发,水源水质恶化
B.全球变暖使太湖蓝藻提前暴发
C.长期以来太湖流域污染治理和排污措施不力,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D.4月份太湖流域降水量明显偏低
小题2:下列灾害性现象或事件的发生与太湖蓝藻暴发的原因相似的是 ( )
A.温室效应
B.火山爆发
C.赤潮
D.沙尘暴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水体富营养化。太湖蓝藻暴发的根本原因是长期以来太湖流域污染治理和排污措施不力,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太湖蓝藻时间的爆发是人为原因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海洋的赤潮现象也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10年5月,一波接着一波的罕见暴雨侵袭中国南方,各地洪水肆虐。一些城市出现严重内涝,其中广州市在半个月时间里,两次水漫全城,显现城建规划不足。读南方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此次洪涝现象的发生与以下哪个环节改变关系最密切2.城市建设导致3.本次洪灾为今后城市规划建设方向给以警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③
B.④
C.⑤
D.⑧
E.蒸发量增大
F.地下径流增加
G.地下水位上升
H.地面汛期洪峰量增大
I.要加快现有城区绿化建设
G.更加注重城市建设的短期规划
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和建立长效防控机制
加强城市排涝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参考答案:1. B
2. D
3. B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暴雨引发洪涝灾害,主要是因为地表径流增多引起。图中③为降水,④为地表径流,⑤为下渗,⑧为蒸发。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城市建设导致植被破坏,水泥路面增多,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城市建设使地表水的汇水速度增加,导致地面汛期洪峰量增多,引起城市内涝。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城市内涝提醒今后城市规划过程中要注重长远规划,要充分考虑后期的排水能力,加强城市绿化,提高地表水下渗,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和建立长效防控机制和加强城市排涝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