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题《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三)

时间:2019-07-03 05:07:5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读图回答各题

小题1:B国地形自北向南依次是:(?)
A.山地、高原、盆地
B.山地、平原、高原 
C.高原、山地、平原
D.山地、平原、盆地
小题2:关于A、B两国正确的说法的是:(?)
A.A、B两国间矛盾冲突激烈的历史原因是淡水之争 
B.A国是以山地为主的国家 
C.B国南部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气温偏高的原因主要是受北部山地的阻挡 
D.东南季风的强弱,易使B国造成洪涝或干旱
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国地处亚欧板块 
B.A国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C.某一河流源于我国,流经B国,在C国入海 
D.B国是亚洲耕地面积,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国家。
小题1:图示国家为印度,其地形北部为喜马拉雅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小题2:图示A为巴基斯坦,B为印度,两国的矛盾冲突主要是由于领土问题和宗教等,A错误;巴基斯坦主要分布于印度洋两岸,以平原为主,B错误;由于北部山地的阻挡,使印度半岛气温较同纬度地区高,C正确。B国的旱涝灾害主要受由于受西南季风强弱的影响,D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图所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回答下题。

小题1: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①地广人稀? ②气候宜人? ③交通便捷 ?④矿产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2: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①气温较适宜?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长? 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小题3: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A.人口密度低
B.开发了新资源
C.交通条件改善
D.市场广阔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西伯利亚地区纬度高,以山地和高原为主,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气候寒冷;地广人稀,但矿产丰富,铁路主要在南部较温暖的地区,其它大部分地区交通不便。选D正确。
小题2:南部地区较北部纬度低,气候较为温暖,开发历史较长,交通较便利,经济相对发达,人口相对多。选C正确。
小题3:伯利亚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河流、水能资源丰富,20世纪后期以来,由于北部开发了新资源,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选B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世界两著名岛屿图,回答相关问题。(14分)

(1) 判断A、B两岛之间的相互位置。(2分)
(2) 评价B岛的水能资源开发条件。(8分)
(3) 2009年,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海域的水温出现明显的异常升高现象,该现象被称为________?现象。受此现象的影响,A岛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
(1) A岛在B岛的东北(B岛在A岛的西南方向)(2分)
(2) 优势条件:气候湿润,河流流量较大,(2分)落差大、水流急,(2分)水能资源丰富。劣势条件:该岛所在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资金不足,开发水能资源的技术落后,(2分)能源市场需求量小。(2分)
(3) 厄尔尼诺(2分) ?旱灾、森林火灾(2分)


本题解析:
第(1)题 根据图A B两岛的经纬度位置可以判定它们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为A岛在B岛的东北。第(2)题 对水能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主要从自然条件中的水能资源的丰富程度及其社会经济因素----所在区域的经济、技术及市场的需求等方面进行。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以判定甲岛为马达加斯加岛,结合所学的有关马达加斯加岛的区域地理知识可知其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受海洋的影响,降水丰富。再根据图上的等高线分布特点可知其河流的流程短,落差大。非洲国家的经济技术都比较落后,电力市场的需求量不大。第(3)题 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海域的水温出现明显的异常升高,这是明显的厄尔尼诺现象,结合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知A岛处在太平洋的西岸的赤道附近,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就是因为赤道逆流过强,太平洋的西岸的赤道附近的海水温度偏低,上升气流减弱,甚至出现下沉气流,该区域的降水减少,容易出现旱灾,引发森林大火
点评:本题涉及到利用经纬网定方向、水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评价、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及其影响等相关知识,试题难度不大,但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的能力较强,属于中档偏难的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缘。请根据下图及资料,并联系已学知识回答。(12分)

(1)说明津德尔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4分)
(2)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以南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试分析农业侵入牧区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产生哪些影响,从而导致荒漠化的发展。(4分)
(3)请按因果联系将①人口增长过快、②过垦过牧、③贫困饥荒、④土地生产力下降四项填入“荒漠化加剧示意图”的方框内(只填数码代号),并提出两种抑制荒漠化加剧的可行方法。(4分)


参考答案:(1)特征:全年高温,一年中干湿季节明显交替
成因:纬度位置低,一年中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的交替控制
(2)①压缩草场面积,导致牧场进一步超载,②草地变成耕地(旱地),③劳动力需求导致人口增加需求更多的耕地,④牧场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等
(3)填图:A③? B④? C①? D②
办法: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严禁过垦过牧等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1)结合图示的气候资料反映当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故主要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分析该地的气候成因;
(2)草原地区的荒漠化扩展反映当地的生态恶化,主要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的破坏和不合理用水等角度分析其原因。
(3)注意各环节的因果关系,借鉴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治理。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分)
材料1:“朝鲜半岛示意图”。

材料2:韩国现有耕地面积178.2万公顷,人均耕地0.04公顷,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平原、丘陵地区。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8%。
材料3:中国出口农产品中韩国占前3位的商品。

商品
小麦
玉米
棉花
植物油
豆粕
鸡肉制品
烤鳗
水竹笋

中药材
排位
第1
第2
第2
第2
第3
第3
第3
第3
第3
第3
(1)朝鲜半岛的实际面积约为20万km2,在比例尺为1:10 000 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是(2分)? (  )
A.2 cm2       ? B.20 cm2
C.200 cm2? D.2×1 015 cm2
(2)根据材料1提供的信息,简述朝鲜半岛的地理位置。朝鲜半岛河网稠密,但水系不对称,试分析其原因。(5分)
(3)一月份,半岛北部A山地和南部B地的温差高达20℃。请分析两地一月份温差大的原因。(4分)
(4)材料3表明,中国对韩国的农产品出口占据较大优势,请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B
(2)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的东北部,西邻黄海,东临日本海(海域不具体不给分),北与中国、俄罗斯接壤,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 半岛地势北部和东部高峻,河流多发源于北部和东部山地向西流入黄海,形成不对称水系。
(3)1月,太阳直射南半球,A地比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低),昼长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少。冬季风对A地影响大。
(4)韩国国土面积小,劳动力不足,农业资源短缺;中国劳动力丰富廉价,农产品生产成本低,具有价格优势。


本题解析:
(1)根据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之比等于比例尺的平方计算。
(2)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描述。地势对水系分布有重要影响。
(3)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上比较,考虑冬季风的影响。
(4)中国农产品相对韩国而言,具有地缘和价格优势。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