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07-03 05:07:1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问题
材料一:该图是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及某地局部放大后等高线图。图中A、B、C、D为该地拟建窑洞处。

材料二:为治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位水土保持学家在某山坡地设立六个位置相邻的小试验场,以模拟降水的方式,观测土壤流失量与地表覆盖状况的关联性。此六个试验场的坡度、坡长相近,底岩均为透水性甚差的岩层。下表是这六个试验场的土壤质地与某次降水后土壤流失量的资料。

试验场
项目






土壤质地(%)
砂粒(40)、粉粒(25)、黏粒(35)
砂粒(45)、粉粒(20)、黏粒(35)
砂粒(61)、粉粒(21)、黏粒(18)
砂粒(78)、粉粒(14)、黏粒(8)
砂粒(14)、粉粒(19)、黏粒(67)
砂粒(28)、粉粒(22)、黏粒(50)
特定降水期间的总土壤流失量(g/m2)
45.3
201.2
38.1
45.7
26.9
84.6
(1)在A、B、C、D四处中最适合建窑洞的是_______。试分析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三判断六个试验场中植被覆盖率最好的是哪个?说明判断理由。(5分)


参考答案:(1)D(2分) ? D位于阳坡,光照条件好(2分);且位于山脊分水岭,较干燥,不易渗水(2分);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2分)。(共8分)。(如果窑洞位置选错一律不给分)
(2)④地(2分)。从土壤质地看,④地砂粒比重最高,黏粒比重最小(1分),水土保持功能最差(1分),但它的土壤流失量却较少(1分)。(共5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资料综合分析运用能力。(1)窑洞建设主要考虑光照、地形等因素。(2)根据各类土壤的质地和水土流失总量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概括描述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2)该区域在“十一五”规划中,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拟设立一个建制镇。你认为镇驻地设在__________村为最佳。
(3)E村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山青水碧,是省生态文明村。最近有家大公司计划在该村兴建化工厂,他们将给予村民一笔不小的土地征用费,还能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关于征地办厂一事,村民有人支持,也有人极力反对,两种意见相持不下。如果你是反对方村民,请阐明你的观点。
(4)为研究当地农业发展状况,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B村进行了调查,获得如下资料:

?
家庭(户)
人口(人)
耕地面积(亩)
水田面积(亩)
水稻单产(千克/亩)
?出售稻米(千克)
机械(台)
数据
26
?93
? 83
? 56
? 1 160
? 6 496
? 2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该村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__。该村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参考答案:(1)①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东西高,中间低);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③淡水资源丰富.且濒临海洋。(3分)
(2)D(1分)
(3)建化工厂虽然经济效益显著,但易污染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2分)
(4)水稻种植业(或季风水田农业)
问题:①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②商品率低;③机械化水平低。(4分)


本题解析:第(1)题。自然地理特征,应从地形、气候、水文等方面进行回答。第(2)题,镇的选址应考虑该地的地形、交通,及其他影响该地发展的因素。第(3)题.化工厂建设可以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但另一个方面,化工厂容易造成该地环境的污染。第(4)题,该地的耕地主要为水田.可知其主要农业类型为水稻种植业;由人均耕地面积、地形等因素,可知该地的农业生产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甲地
A.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是中国与蒙古国国界线经过的地方
C.是中国最东面的地方
D.是中国最北面的地方
小题2:图示范围地形地势特征是
A.中部高,四周低
B.以丘陵为主
C.三面高,中部低
D.东西部为高原,中部为平原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为我国东北地区,我国四至点分别是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即甲地;最西帕米尔高原;最南曾母暗沙;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我国最早日出地方因不同季节不同,A错;甲地是中国与俄罗斯交界处,B错。
小题2:从等高线图可以看出,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B错;中部为东北平原地势低,三面高,C对,AD错。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2011年6月17日,由安徽省教育厅、科技厅、经信委和巢湖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学研对接会在巢湖市召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如下图)的成立,将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读图,回答问题

(1)某地理兴趣小组为探究图示区域每年防洪压力较大的原因,绘制了下面框架图,请帮助他们完成。

(2)国家批准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承接产业转移,从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考虑,是由于本区域具有? ________?? ________?的优势条件
(3)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
有利:??
不利:?


参考答案:
(1)从上到下依次填空:降水丰富且集中 支流众多 地势低平
(2)地理位置邻近 长江水运便利
(3)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影响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环境:可能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安徽)。
(1)洪涝发生的气候原因:降水丰富且集中;水系原因是:支流多,流域面积较广;地形原因是:中下游地势平坦则排水不畅。
(2)从地理位置来看,离长三角近;从交通条件来看,结合图示反映沿长江沿岸,水运便利。
(3)借鉴产业转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有利:加快了当地的产业发展、城市化水平,增加了就业,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利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利: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土地资源的浪费等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A是____平原,B是____________平原。
小题2:黄河上游水能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简述下游含沙量大且易沉积的原因。


参考答案:
小题1:宁夏?河套
小题2:水量大?峡谷广布,落差大
小题3: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含沙量大。流经平原地区,坡度变缓;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易沉积。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
小题1:A、B为黄河沿岸的两地灌溉农业区;结合位置判断为A表示宁夏平原;B表示河套平原。
小题2:水能资源主要从河流流量和河流落差两方面分析。
小题3:黄河下游的含沙量大,主要是由于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下游的泥沙淤积主要从流速减慢(地势平坦)则泥沙淤积。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